Workflow
杀入AI眼镜赛道,小米能否引爆市场?

小米AI眼镜产品特点 - 采用"系统级SoC+协处理器"双芯片方案 区别于RayBan-Meta的单SoC方案 [2] - 采用"光学镜架+电致变色玻璃"形态 兼顾不同场景需求 [2] - 机身重量控制在49克级别 与RayBan-Meta相当 [15] - 可能配备恒玄2700/2800协处理器 优化低功耗场景处理 [15] - 预计续航能力大幅领先竞品 受益于高密度电池技术积累 [15] 产品定位与定价 - 功能形态全面对标RayBan-Meta 因该形态是目前产业链最成熟方案 [11] - 起售价预计1600-2100元区间 低于前代米家眼镜相机2499元众筹价 [16][17] - 取消AR光机后成本显著降低 定价策略参考同类竞品 [16] 市场竞争优势 - 硬件研发积累深厚 规避常见技术陷阱 [8] - 自有手机生态无需考虑流量分成问题 [9] - 供应链管理/渠道覆盖能力远超创业公司 [9] - 2022年米家眼镜相机众筹5分钟破100万元 验证市场潜力 [14] 行业生态影响 - 行业当前缺乏统一生态 公司可能率先实现软硬件整合 [19][24] - 智能手机作为算力中枢的地位短期内不可替代 [22] - 2025年全球AI眼镜销量预计550万台 未来6年CAGR达97.4% [25] - 创业公司仍存机遇 因行业尚未形成马太效应 [25] 技术迭代路径 - 第一代无摄像头产品将被TWS耳机替代 [12] - 第二代RayBan-Meta形态聚焦拍摄/AI交互/翻译 [12] - 第三代AR显示产品(如雷鸟X3 Pro)成本近万元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