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投资策略转变 - 公司近期从收缩转向扩张,半个月内砸出200亿进行收购,包括12.6亿美元现金加不超过5.1986%腾讯音乐股票收购喜马拉雅(总规模约205亿元),以及参与收购万达旗下48家广场项目 [5][8][10] - 2021-2022年曾大举减持被投企业,包括将京东持股从17%降至2.3%、美团从17%降至不到2%,并清仓新东方在线等中小公司股票 [10][11] - 投资出手次数从巅峰期每年300多起收缩至2023年约40起、2024年20多起,但2025年重新展现进取姿态 [13][15] 战略调整驱动因素 - 四年前的减持主要受监管趋严影响,2021年收到多张罚单,游戏直播平台合并案被叫停,股价从700港元高点跌去七成 [22][24][25][27] - 当前环境变化包括:合规整改完成、游戏版号发放正常化、视频号/AI等新业务崛起,股价从300港元下方回升至500港元(涨幅超65%) [30][31] - 现金流改善使公司转向回购(2024年回购1120亿港元)而非派发股票,总股本减少近4亿股支撑股价 [32][33] 重点收购案例分析 - 收购喜马拉雅虽其财务表现平平(2023年营收增速仅1.7%,经调整净利润2.24亿元),但看中其3.03亿MAU可为腾讯音乐导流 [39][41] - 播客行业面临增长瓶颈(2024年市场广告收入仅33亿元 vs 腾讯营销收入1214亿元),但收购可获取低重叠度流量补充生态 [39][42] - 游戏领域持续加码,向育碧注资11.6亿欧元,成库洛第一大股东,传闻150亿美元收购NEXON [16] 生态战略演变 - PC互联网时代以"合"为主,2010年"3Q大战"后首次转向"拆",但通过投资反而构建更强大生态 [49][50] - 2021年减持后,目前保留快手(持股约10-15%)、B站、知乎等被投企业,既因股价低迷也考虑流量协同 [44] - 当前重新强化"合"的逻辑:互联网竞争加剧需多线作战(电商/游戏/本地生活/云计算),流量成为关键燃料 [45][46]
腾讯不“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