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伙人变动与组织架构调整 - 合伙人数量降至历史最低17人,比2014年上市时减少1/3,为9位合伙人退出后的结果[3][11] - 合伙人委员会5名成员更换1人,电商事业群CEO蒋凡(39岁)替换彭蕾,其余4人包括马云、蔡崇信、邵晓锋、吴泳铭[3][22] - 现任合伙人中仅4位不负责具体业务,其余均为一线业务负责人,体现"能听见炮火的人"主导决策的趋势[4][5][28] - 退出合伙人包括彭蕾、戴珊等2位十八罗汉成员,以及张勇、俞永福等7位曾担任核心业务的高管[11][12][15] 业务战略与财务表现 - 2025财年收入9963.47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77%至1259.76亿元,电商和云收入增速分别为8.3%和11%[5] - 明确电商与AI+云为两大核心引擎,云AI相关产品收入连续7季度三位数增长,被视为第二增长曲线[4][24][25] - 电商事业群一季度收入1349.48亿元占总营收57%,国际数字商业收入同比增长29%[24][25] - 退出高鑫零售、银泰百货等资产,高德、虎鲸文娱实现单季度盈利,盒马GMV超750亿元并首次全年盈利[5] 管理变革与决策机制 - 合伙人制度设计保障创始团队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需75%以上合伙人同意新成员入选[29][30] - 现任合伙人分三梯队:9位业务负责人(电商/云/其他)、4位集团高管、4位资深合伙人(马云等)[17][21][22] - 蒋凡带领的电商事业群整合淘天、国际电商、饿了么等业务,将核心指标调整为"剔除退款后的真实成交"[25][26] - 管理风格转向高效实用,95后进入基层管理,90后补充中层,资源向核心业务集中[25][26][27] 行业对比与公司治理 - 阿里合伙人制度独特之处在于以价值观为首要选拔标准,不同于腾讯总办、字节CEO委员会等业务导向机制[31][32] - 与京东、拼多多等类似,互联网平台公司关键决策仍高度依赖创始人,未实现完全交接班[32][33] - 永久合伙人制度允许马云(60岁)、蔡崇信(61岁)持续参与决策直至70岁,其他合伙人60岁需退休[23]
阿里合伙人瘦身:不在业务一线的基本都退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