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竞争模式演变 - 十年前商业竞争核心是低价策略,"价格屠夫"被视为企业优势,如今低价被指责为内卷元凶[1] - 当前商业逻辑转向指责同行低价竞争而非自身成本优化[1] 低价现象的成因与影响 - 低价源于大规模标准化生产带来的成本摊薄效应,覆盖汽车、芯片到日用品领域[3] - 典型案例:55寸电视价格从5000元降至1500元因显示面板技术升级[4] - 空调价格下降源于市场规模扩大分摊固定成本,非以次充好[4] - 空气净化器2016-2023年均价降34%但产量增53%,反映规模效应[5] - 咖啡机、电动牙刷等品类普及过程中均价同步下降[6] - 小龙虾十年养殖规模增4倍,激烈竞争导致价格下滑[7] 市场格局与价格竞争 - 市场分散期价格战频繁(如2015年空调行业混战)[9] - 市场集中后形成价格默契(如当前空调寡头格局下企业停止价格战)[10] - 企业家对低价内卷的指责多出现在增长停滞或面临出清的市场[12] 附加值创造路径 - 商品溢价需来自原材料/生产环节外的附加值(如设计、品牌、技术)[15] - 典型案例:英伟达芯片利润差异来自设计而非台积电代工[17] - 泡泡玛特玩偶溢价源于IP设计而非橡胶/毛绒成本[17] - 迪士尼衍生品516亿美元年收入核心在IP而非生产成本[17] - 工业机器人公司库卡被美的收购,体现生产设备创造附加值[19] 劳动生产率与产业升级 - 福特T型车通过流水线将单车装配时间从700小时压缩至12.5小时,推动汽车价格从4500美元降至200美元[23] - 当前消费市场从实用型转向细分需求型,需通过人的智慧超越机器价值[26] - 谷歌4400万美元收购DNNresearch案例显示人才知识价值高于实体资产[27] 高附加值产业特征 - 美国高科技公司保留研发环节而外包制造,体现知识附加值[19] - 应用材料/泛林/科磊的设备技术决定晶圆厂3nm工艺能力[19] - 奔驰/宝马品牌溢价体现商标附加值的市场认可度[21] 产业转型方向 - 社会财富增长需依赖人的智慧创造超越原料/机器的价值[26] - 厨师探店视频百万粉丝案例显示专业技能可获更高定价[26] - 奈飞文化取代标准化管理,反映创新价值评估体系变化[28]
内卷的解药不是涨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