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香港郑氏,也缺钱了

核心观点 - 郑裕彤家族旗下旗舰企业新世界发展面临严重流动性危机,875亿港元再融资谈判进入倒计时,成败将决定公司命运[4][6] - 公司首次出现34亿美元永续债利息延期支付,引发股债双杀,股价单日暴跌逾6%[8] - 危机根源在于第三代掌舵人郑志刚推行的激进扩张策略,打破港资房企低杠杆传统,净负债率升至57.5%[12][13] - 郑氏家族正通过"七招减债"策略自救,包括暂停派息、资产处置和强化销售回款[16] - 香港四大家族对比显示,保守财务政策的企业穿越周期能力更强,激进策略在市场下行时首当其冲[23][24] 财务危机详情 - 截至2024年底公司借款总额1510亿港元,净负债率57.5%,远超港资房企30%安全线[8] - 一年内到期债务322.1亿港元,账面现金仅218亿港元,偿债缺口超百亿[8] - 875亿港元再融资中635亿将用于偿还2025-2026年到期债务,240亿覆盖2027年到期债务[6] - 永续债延期支付虽不立即触发违约,但利率可能跳升至10%以上,进一步吞噬现金流[10] 战略失误分析 - 郑志刚主导的K11品牌在内地扩张至34个项目,总楼面面积273万平方米,但平均出租率仅78%[12] - 深圳K11 ECOAST开业首年亏损2.3亿港元,内地商场被指"不接地气",销售额不及传统商场[13] - 2021年逆势囤地重仓大湾区旧改项目,去化率不足40%,地块估值大幅缩水[13] - 效仿内地房企高周转模式,大量发行利率8%以上的永续债,净负债率从传统港资30%以下拉高至49.8%[13] 自救措施 - 2024年出售非核心资产回笼80亿港元,2025年资产出售目标提高至260亿港元[16] - 2024年7月至2025年5月合约销售额248亿港元,完成全年目标95%,内地贡献超七成[16] - 管理层自购物业释放信心信号,郑家纯配偶斥资1487万港元购入两套物业[16] - 启动香港北部都会区1400万平方呎土地储备开发,首个项目将提供2300套住宅[17] 家族商业版图 - 周大福2025财年营收896.56亿港元,净利59.16亿港元,净关店905家至6644家[20] - 周大福拟发行88亿港元可转债用于业务发展和店铺升级,加速高端化转型[20] - 新创建集团表现稳健,2025财年上半年净利同比上升15%至11.6亿港元,净负债率39%[20] - 新创建基础设施业务拥有15条高速公路、233架飞机租赁资产,存款108亿港元[21] 四大家族对比 - 李嘉诚家族全球化布局,欧洲资产占比约40%,内地仅10%,负债率保持低位[23] - 李兆基家族坚守香港本位,恒基兆业负债率长期保持行业低位[23] - 郭得胜家族聚焦一线城市优质物业,北京APM、上海国金中心等带来稳定现金流[23] - 郑氏家族2025年福布斯排名第12位,财富218亿美元,已被其他三大家族拉开差距[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