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前小鹏汽车联合创始人何涛二次创业成立OMOWAY,瞄准东南亚智能电动摩托车市场,挑战本田、雅马哈等传统巨头 [3][6][27] - 印尼摩托车市场规模庞大(保有量1.2亿辆,年销量600万辆),但电动化渗透率仅3%,存在结构性机会 [25][27][42] - 创业团队核心成员多来自小鹏汽车,具备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经验,试图复制中国新能源车成功路径 [33][43][45] 创业背景 - 何涛离开小鹏汽车后经历自我怀疑期,最终选择以连续创业者身份进入两轮车领域 [6][24][29] - 东南亚市场特点:人均GDP低但消费意愿强,摩托车渗透率高(2人/辆),日系品牌垄断95%份额 [25][27][42] - 中国供应链优势明显,电动自行车在东南亚已实现年销量翻倍增长,为高速电摩铺路 [28][43] 产品战略 - 首款产品定位"普通人中相对高端",强调差异化设计(轴距加长10厘米)和智能化功能(自动平衡、跟车) [39][40][75] - 放弃"家庭第二辆车"策略,直接对标主流燃油摩托车用户需求 [38][42] - 电子电气架构、物联网生态和L2级自动驾驶辅助系统构成技术壁垒 [38][40] 竞争环境 - 面临三类竞争对手:日系巨头(本田、雅马哈)、印尼本土初创企业(约10家)、中国出海品牌(超100家) [43] - 成本压力显著:同续航下电摩成本高于燃油车,智能化组件进一步增加成本 [43] - 基础设施短板:充电网络不完善,用户习惯培养需时间 [42][43] 团队构建 - 核心团队来自小鹏汽车(自动驾驶、设计、供应链负责人)和vivo印尼渠道专家 [33][34] - 采用互补型合伙人结构(何涛负责战略/产品,矫青春负责执行) [35][46] - 早期融资中创始人个人出资占种子轮50%,真格基金领投 [36][70] 运营策略 - 本地化是关键:经销商网络按30公里半径划分(中国标准为60公里),管理层直接使用当地语言沟通 [44][34] - 文化强调"用户驱动、信任、开放自由",针对年轻员工特点取消打卡制度 [88][89] - 计划5年实现印尼市场100万辆销量目标(当前电动摩托车年销量约10万辆) [37][78] 行业机遇 - 印尼电动摩托车渗透率预计2027年进入爆发期,2030年达50% [78] - 中国新能源车渗透率从2014年0.3%增长至2024年超50%的历程提供参考 [42][45] - 日系产品更新缓慢,用户对差异化设计和智能功能存在潜在需求 [75][76]
对话小鹏联创何涛:第二次创业,我想证明我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