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科学院发表最新Science论文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技术突破 -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因其高效率、低成本及可溶液加工等优势被视为下一代光伏技术核心方向[2] -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联合隆基绿能团队在Science发表论文,开发出双自由基特性的自组装分子材料,显著提升PSC的光电转换效率、稳定性和大面积加工均匀性[2][8] 新型自组装分子设计 - 研究团队通过给受体共轭设计策略成功设计双自由基自组装单分子层,促进空穴传输[4] - 该分子层表现出高光热和电化学稳定性,并因分子空间位阻设计改善组装均匀性和大面积溶液加工性[5] - 采用扫描电化学池显微镜-薄层循环伏安法技术精确测定载流子转移速率、稳定性及组装特性[5] 性能表现 - 小面积器件光电转换效率达26.3%,10.05平方厘米微组件效率23.6%,1平方厘米钙钛矿-晶硅叠层电池效率突破34.2%(NREL认证)[7] - 材料及器件在45°C下运行2000小时后性能衰减几乎为零,PSC保持率超97%[8] 研究意义 - 为解决PSC中传输材料的导电性、稳定性和大面积加工难题提供全新分子设计范式[8] - 通过原创表征技术建立分子组装态性能精准评价体系,推动下一代高效稳定钙钛矿光伏组件产业化[8] 研究团队 -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秦川江、王利祥、周敏、张德重及隆基绿能何博、李振国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9] - 吴文平、高晗(中科院长春应化所)、贾凌波(隆基绿能)、李远(华南理工大学)为共同第一作者[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