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蔚来汽车存在高管冗余问题,26位副总裁管理不到3万员工,平均每位副总裁管理人数仅为比亚迪的1/30 [4][5] - 公司正从烧钱扩张转向精细化运营,面临成本控制压力,包括换电站月耗5亿、研发月均数亿投入及高管薪资成本 [8][9] - 自研5nm车规级智驾芯片"神玑NX9031"量产,性能对标四颗英伟达Orin X,处理延时低于5ms,智能驾驶迭代周期有望缩短至季度级 [10] - 技术型高管胡成臣离职引发对蔚来组织变革的质疑,反映公司在成本控制与技术投入间的平衡难题 [11][15][19] - 公司价值观从"用户至上"转向商业导向,可能影响技术创新基因 [14][24] - 芯片研发短期回报低,需2-3代产品才能形成市场差异化 [20][21] 组织架构问题 - 蔚来26位副总裁数量显著高于同行,比亚迪12位副总裁管理近100万员工 [4] - 互联网化组织架构在扩张期可行,但精细化运营阶段成为负担 [6] - 李斌内部强调成本控制,提出"能不花的钱一分都不花"、"副总裁能合并就合并" [7][8] - 过去10年已辞退20多位VP,显示持续的组织优化 [8] 技术研发与人才管理 - 胡成臣作为芯片专家离职时机耐人寻味,正值自研芯片量产节点 [10][11] - CBU经营机制强调成本控制,技术部门需计算经济账,可能制约研发投入 [13][14] - 核心技术人员价值难以用成本衡量,但芯片研发短期难见回报 [19][20] - 技术人才稀缺性高于管理岗位,"江湖还是那个江湖"的行业本质未变 [26][27] 战略转型挑战 - 从"用户企业"向"经营企业"转型需避免丢失创新基因 [24] - 需明确核心竞争力是用户运营还是技术创新,避免因过度控制成本丧失优势 [24] - IBM成功转型与诺基亚失败案例提供正反借鉴 [24] - 芯片项目虽取得阶段性胜利,但后续商业化仍需技术领军人物 [21][22] 行业竞争态势 - 具备"芯片+智能驾驶+项目管理"复合能力的技术人才在车企中极具市场价值 [28] - 智能驾驶技术迭代速度成为竞争关键,蔚来芯片将迭代周期从年缩短至季度级 [10] - 高管离职可能反映行业技术人才流动加剧的趋势 [26][28]
“芯片大神”离去,但蔚来还有26个副总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