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领益智造将人形机器人列为未来核心战略方向,目标成为"全球TOP 3具身智能硬件制造商"[2][6] - 公司凭借精密制造体系、全球化布局和规模化生产经验,试图在人形机器人行业建立标准化秩序[6][7][8] - 战略上"All in"人形机器人,但战术上循序渐进,计划用现有业务现金流支撑至少三年投入[14][15][16] - 商业化落地关键是通过制造能力将整机成本降至20万元以下,并在自有产线部署100台机器人验证场景[17][18] - 采用"四箭齐发"内部团队+开放外部合作模式,定位为行业"基础设施"而非单一技术路径追随者[21][22][23] 战略布局 - 2025年6月正式发布机器人战略,联合优必选、智元新创等30余家产业链单位[2] - 全球58个制造基地和每日超10亿件出货量构成机器人应用的真实训练场景[6] - 拥有RV减速器专利和七轴机械臂技术,覆盖冲压/CNC/压铸/注塑/3D打印全工艺链[6][22] - 修改可转债募投项目投入数千万元研发资金,未来三年将持续加大投入[14][15] 核心竞争力 - 精密制造体系:曾为单一客户单日交付80万料件并管理300个料号的系统能力[7] - 成本控制经验:通过生态整合将模组研发成本降低90%(自研圆刀机成本30万 vs 进口200万)[11][12] - 场景验证优势:计划在自有产线部署100台机器人,覆盖2万名质检人员的重复性工作[18] - 全球化供应链:服务海外客户定制化需求,避免国内企业出海亏损困境[18][23] 商业模式 - 扮演"生态桥梁"角色,推动零部件准标准化以降低行业整体制造成本[8][9] - 通过规模效应实现盈利:关键模组出货量达10-30万套时即可摊薄成本[18] - 三大业务支柱:消费电子(440亿元营收基础)、汽车电子(并购驱动增长)、人形机器人(最大想象空间)[25][26] - 与智元新创合作探索新材料/轻量化/无线充电,与北京国创中心共同制定行业标准[23] 行业观察 - 人形机器人行业处于"混沌区域",标准未定导致重复设计和高制造成本[4][8] - 商业化引爆点取决于机器人综合使用成本低于替代人工的临界值[17] - 领益判断未来制造业是"最智慧的人+最可靠的机器"协同模式[17] - 行业需要长期投入,领益定位为"土壤"和"背后的大树"支持生态发展[23][24]
曾芳勤的“红舞鞋”再次开始加速旋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