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不同阶层的人沟通,有一种百试不爽的法则
洞见 ( DJ00123987 ) —— 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故事, 3000 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点击标题下 蓝字 " 洞见 " 关注,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意思的延伸阅读。 作者: 洞见Moon 层次不同,沟通的语言也不同。 ♬ 点上方播放按钮可收听 洞见主播安东尼朗读音频 卡耐基年轻时,参加过一场慈善晚宴。 宴会宾客如云,各行各业的人三五成群,忙着高谈阔论。 卡耐基却没有着急参与其中,而是暗暗打听宾客的背景。 摸清每个人的情况后,卡耐基才走近人群开始攀谈。 面对普通民众,他就用自己的糟糕经历引起共情; 面对职场精英,他就和他们聊金融、经济走势; 面对政府要员,他就和他们探讨政策、社会。 一场宴会下来,无论权贵还是普通人,都觉得与他交谈如沐春风。 卡耐基把这段经历写进自传,还说: 成功的人际关系在于,捕捉对方的需求,而非表达自己的 需求。 说白了就是:见什么人,说什么话。 和底层人用情绪说话 底层社会的运行法则,是情绪而非理性。 为什么奶头乐、短剧爽片在底层更盛行? 因为它们提供的是即时情绪反馈,而非复杂思考。 为什么罔顾事实,非黑即白的极端言论在底层更有市场? 因为情绪化的解释比复杂的现实更容易接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