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AI智能眼镜市场现状 - 2025年Q1全球AI智能眼镜总销量达60万台,同比增长216%,但Ray Ban Meta以52.8万台销量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2] - 中国本土市场虽有雷鸟V3和小米AI眼镜现货供应,但整体仍陷于"发布会火热、市场端冷清"的怪圈 [2] - Meta通过消费级产品定义行业标准,国内产业链仍在技术深水区探索 [2] 产业瓶颈与技术挑战 - 产业面临双重瓶颈:缺乏成熟适配方案(除高通AR1外),系统级设计难度被低估 [3] - 技术复杂度体现在50g重量内需平衡1200万像素拍摄与4小时续航,远超传统可穿戴设备要求 [3] - 大模型成本下探未触及消费级普及临界点,产业准备度不足 [3] 芯片与供应链困境 - 高通AR1专用SoC成本超60美元,中小厂商面临"有钱买不到"困境,供应链失衡 [6] - 终端厂商自研方案易踩坑,蓝牙/Wi-Fi/ISP/存储芯片选型错误将导致产品难产 [6] - 联发科等芯片原厂对AI眼镜市场持观望态度,更倾向手机市场 [5] AI音频眼镜的突破路径 - Deepseek降低大模型接入成本后,AI音频眼镜依托成熟TWS耳机产业链实现批量出货 [6] - "耳机+对话交互"轻量级形态规避光学设计复杂度,成为市场过渡方案 [6] 君正的技术突围 - 君正C100芯片以5mm*6mm尺寸、0.053g重量实现1080P/30fps录像下280mW功耗 [8] - 像素克制策略(优先低功耗而非高像素)降低存储与电池需求,某客户产品重量从50克降至37克 [9] - 联合蓝牙/Wi-Fi/CMOS Sensor原厂提供稳定解决方案,T/C系列ISP覆盖1080P-4K [9] 市场前景与中国机遇 - 2025年全球智能眼镜出货量预计1280万台,同比增长26% [11] - 君正规划CW系列ISP,进一步小型化并支持更高像素,年底发布或推动"中国时刻" [11] - 本土创新聚焦功耗控制技术范式革新,重构产业链协同逻辑 [11]
君正ISP,正在抢滩AI眼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