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OpenAI与微软的谈判核心围绕技术主权、股权结构和利润分成展开,双方从蜜月期走向战略博弈 [1][2][9] - OpenAI寻求商业化独立,通过重组为公益公司(PBC)摆脱非营利架构限制,需微软同意新股权结构 [1][8] - 微软希望维持技术主导权,尤其关注AGI条款对独家使用权的潜在影响 [3][13][14] - 双方在云服务合作、并购案审批等具体条款上存在直接利益冲突 [11][12][17] 合作历史与现状 - 2019年微软首次投资10亿美元成为OpenAI独家云合作伙伴,累计投资达130亿美元 [5][6] - 2023年微软追加100亿美元投资,获得2030年前技术使用权及20%收入分成 [6] - 2024年OpenAI因服务器资源不足与甲骨文、谷歌达成云合作,启动"Stargate"数据中心项目(投资5000亿美元) [7][18] - OpenAI开发自研AI芯片并计划年底投入使用,加速"去微软化" [18] 关键谈判分歧 股权与利润分配 - OpenAI提议微软放弃1200亿美元利润分成权,换取新PBC中33%股权 [11] - 微软坚持利润分成模式,原协议下2030年或可获350亿美元收入分成+1200亿美元利润 [11] - OpenAI若年底未完成重组,软银300亿美元投资可能削减100亿美元 [2] 云服务合作 - OpenAI希望终止Azure独家托管权,允许模型部署在谷歌、亚马逊等平台 [11][17] - 微软要求保留Azure优先销售权或获取其他利益补偿 [11] AGI条款 - "充分AGI声明"触发后微软独家使用权终止,OpenAI可与其他云厂商合作 [3][13] - 判断标准由OpenAI董事会自主决定,需微软同意评估方法 [14] - 双方可能以"人工超级智能(ASI)"替代AGI作为新触发条件 [14] 战略博弈手段 - 微软采用拖延战术,利用OpenAI年底前必须完成重组的时限施压 [16] - OpenAI准备反垄断投诉,指控微软云资源垄断,并加速与谷歌/甲骨文合作 [17][18] - OpenAI开发竞争性产品如ChatGPT协作功能,直接威胁Microsoft Office [16] - 未来四年OpenAI预计烧钱460亿美元,融资中断将严重影响研发 [19]
OpenAI对微软的“独立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