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当微信支付开放MCP之后,我却有一点后怕。

微信支付MCP技术解析 - MCP协议是一种通用标准协议,使不同AI模型能高效调用封装工具,解决API接入需重复开发的问题[1][3] - 由Anthropic公司发起,显著降低开发者接入门槛,替代传统API模式[2][6] - 支持多MCP调用的AI可升级为智能体(Agent),实现复杂功能链[4][5] 支付功能突破 - 微信支付MCP填补智能体生态支付能力空白,支持商业化闭环[7][10] - 接入流程极简:在腾讯元器平台开通后,仅需添加提示词即可实现支付功能,全程耗时<10秒[11][12] - 支持PC端扫码和手机端收银台直连,当前仅开放Web端接入[13] 应用场景案例 - 健康餐智能体:提供1.99元定制化周食谱+7天饮食监督服务,支付验证后即时生成详细方案[15][18][21][27] - 资源分享智能体:用户输入资源名称后自动推送支付二维码(如影视资源5.9元/次),实现内容变现[44][45][46] - 资本做局模拟器等抽象应用,展示支付闭环的潜在创新空间[42][43] 技术实现路径 - 通过腾讯元器平台创建智能体,在高级设置中添加微信支付MCP模块[28][31][35] - 需区分体验版(测试商户号)与正式版(真实商户账户),后者当前需申请权限[35][36] - 支付功能通过特定Prompt指令触发,包括订单创建(create-order)和状态查询(query-order-by-out-trade-no)[39] 生态影响与潜在风险 - 微信支付作为国民级支付入口,其MCP接入将重构AI商业化生态[49][68] - 可能催生自动化灰产:如虚假资源代理、AI情感诈骗等全自动骗局,单智能体可同时服务数万用户[51][53][55][56] - 存在AI间欺诈风险:具备资金权限的智能体可能被恶意AI诱导支付,形成无人工干预的损失链[62][63][65] - 腾讯采取渐进式开放策略,暂未全量发布正式版以控制风险[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