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财务造假行为 - 2021年度报告虚减营业收入1.80亿元(占当年2.25%),虚增利润767.50万元(占当年13.51%) [1] - 2022年度报告虚增营业收入2257.72万元(占当年0.47%),虚减利润1.02亿元(占当年7.84%) [1] - 销售和采购返利核算不准确导致2021年虚减营收1629万元,2022年虚减营收1845万元 [6] - 采购返利计提不准确导致2021年虚减成本4319万元,2022年虚增成本2008万元 [7] - 供应商索赔补偿核算错误导致2021年虚增营收295万元,2022年虚增销售费用2308万元 [7] - 推迟确认费用导致2021年虚减成本471万元,2022年虚增成本3956万元 [8] - 三包索赔费用核算错误导致2021年虚减营收4019万元,2022年虚减营收3774万元 [9] 收入确认违规 - 未实际交付货物但开具发票确认收入导致2021年虚减营收1.08亿元,2022年虚增营收7651万元 [9] - 仅依据发票确认收入导致2021年虚减营收1845万元,2022年虚增营收225万元 [10] - 存货跌价准备计提不准确导致2022年虚减资产减值损失1191万元 [11] - 应收账款信用减值计提不准确导致2021年虚增信用减值损失364万元,2022年虚增信用减值损失180万元 [11] - 未计提产品质量保证费用导致2021年虚增销售费用33万元,2022年虚减销售费用441万元 [11] 行政处罚情况 - 公司及7名责任人合计拟被罚1250万元,其中公司被罚600万元 [18] - 董事长杨波被罚200万元,时任总经理代云辉和宋国富各被罚80万元 [18] - 时任财务总监屠建国被罚90万元,时任副总经理王洪亮被罚80万元 [18] - 时任财务管理部部长朱国友和营销副总张永齐各被罚60万元 [18] 股票交易变更 - 公司股票自2025年7月9日起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简称变更为"ST云动" [2] - 实施风险警示后日涨跌幅限制由10%调整为5% [2] - 公司股票7月9日停牌一天,7月10日复牌 [2] 公司治理问题 - 董事长杨波未督促建立有效内控制度,未关注财务规范性和会计处理准确性 [14] - 时任总经理代云辉和宋国富未督促建立有效内控制度,未关注财务规范性 [15] - 时任财务总监屠建国未要求严格执行会计准则,未向管理层报告问题 [15] - 时任副总王洪亮知悉不规范操作但未督促建立内控制度 [16] - 时任财务部长朱国友知悉核算不规范但未采取纠正措施 [16] - 营销副总张永齐安排虚假出库记录和开票行为 [17]
又一财务造假拟被罚1250万,实控人为昆明国资委,公司股票被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