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大中华区成“最差市场”:耐克为何抓不住中国年轻一代?

核心观点 - 耐克在中国市场营收大幅下滑,2025财年大中华区收入65.86亿美元,同比下降13%,少赚9.59亿美元(约70亿元人民币)[1][2] - 净利润同比下降44%至32亿美元,大中华区成为全球表现最差市场[2] - 滑坡原因包括战略误判、竞争失焦和时代红利消退,而非公司宣称的"流量疲软"或"促销环境"[6][22] 市场竞争 - 本土品牌安踏、李宁、特步和361度均呈现强劲增长,安踏营收突破千亿领跑行业[7] - On昂跑、HOKA等新兴品牌快速崛起,蚕食国际巨头市场份额[7] - 本土品牌精准定位细分市场,如特步聚焦跑步领域,安踏等双轨并行冲击耐克传统优势领域[8] 产品与价格策略 - 本土品牌产品性价比优势明显,"不是耐克买不起,而是XX品牌更有性价比"成为消费趋势[10] - 特步专业运动板块收入12.5亿人民币,同比大涨57.2%,收购的索康尼贡献超10亿元[11] - 越南工厂品控问题频发,社交媒体大量吐槽质量差、开胶等问题[12][14][16][18][20] 供应链与响应速度 - 越南生产导致供应链响应慢,新鞋设计到上架周期长,难以跟上中国市场快速变化[21] - 缺乏完整供应链,潮流变化快但产品更新滞后[21] 消费者趋势 - 年轻消费者对欧美大牌滤镜减少,技术含量不高的纺织服装类产品青少年消费者流失[23] - 本土品牌积极与垂直领域KOC合作,而耐克仍依赖顶级明星运动员,营销效果有限[24] - 忽视校园体育场景,错失与年轻消费者建立早期联系的机会[25][27] 马拉松市场表现 - 国产跑鞋在北马占比首次突破半数达57.3%[28] - 特步在国内6场高水平马拉松赛事中实现"破3"选手穿着率"6冠王"[28][32] - 2024年14场金标赛事中仅2场由国外品牌赞助,本土品牌占据主导[33] DTC战略问题 - 激进推行DTC策略,全球合作伙伴数量从3万锐减至1万,线下发展停滞[40] - 自有APP体验差、价格高,相比电商平台缺乏竞争力[38] - 增加退货和库存处理成本,失去经销商分担压力[40] Win Now战略 - 高管团队大换血,提出Win Now战略试图扭转颓势[42] - 文化感染活动如"破4挑战"距离中国消费者太远,缺乏本土化[45][46] - 精简产品线但需加强核心科技普惠化[47][48][50] - 618大促高折扣清库存,跑步品类恢复增长,库存同比下降11%[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