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汽车业务现状 - 英伟达市值达4万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一 但汽车业务收入占比不足2% [5][11][58] - 通用汽车和奔驰对英伟达辅助驾驶方案评价负面 奔驰中国区业务已转给Momenta [5][7][9][11] - 英伟达Thor芯片多次延期交付 理想汽车因此损失约60亿元销售收入 [22][24][26] 车企自研芯片进展 - 蔚小理自研芯片投入均达3-4亿美元 蔚来团队规模达600人 [33][42][44] - 小鹏图灵芯片已上车G7 理想自研芯片提前至2024Q1交付 [25][29][46] - 自研芯片可降低单车成本1万元 并实现算法芯片深度协同 [45][46][47] 技术路线与行业趋势 - 汽车被视为具身智能最先落地场景 自动驾驶进展决定行业成败 [14][15][17] - 特斯拉FSD下一代芯片算力达2000-2500TOPS 参数规模扩大4.5倍 [48] - 台积电车规级4nm工艺2025年才量产 制约英伟达Thor交付 [53][55][56] 中国市场格局变化 - 华为/地平线/Momenta等本土企业抢占市场 英伟达中国团队决策权有限 [19][65][68] - 比亚迪/小米/理想等均将推出自研芯片 长期或仅海外车型采用英伟达 [30][49] - 中国辅助驾驶公司响应速度远超英伟达 Momenta交付周期仅3个月 [64][66] 英伟达战略困境 - 汽车业务优先级低 黄仁勋极少过问 资源配置不足 [58][60][61] - 企业文化缺乏危机感 美国团队主导决策 与中国车企需求脱节 [65][67] - 消费级芯片开发模式不适应车规要求 技术缺陷需车企自行兜底 [26][55][60]
市值第一英伟达,被中国汽车浇冷水|深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