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医美并购的“朗姿教训”

核心观点 - 朗姿股份通过资本驱动快速并购医美机构形成连锁规模,但忽略了行业"医生和服务"的核心竞争力[1][30] - 医美业务非但未成为第二增长引擎,反而拖累公司整体业绩和现金流表现[8][14] - 资本运作与实体经营的深层矛盾是朗姿医美困局的根源[31] 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2.2亿-2.6亿元,同比增长31.74%-55.69%,但扣非净利润仅0.9亿-1.3亿元(含1.6亿元减持投资收益),同比下滑35.68%-7.09%[3][4]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14亿元同比降7.77%,扣非净利润7328万元同比降6.89%,经营活动现金流1.74亿元同比降23.43%[7] - 医美业务收入与毛利润同比分别减少9.22%和8.58%,毛利率55.05%显著低于女装(64.51%)和婴童(62.28%)业务[11] 业务结构 - 截至2025年一季度拥有41家医美机构(12家医院+29家诊所),运营七大品牌但仅晶肤医美实现正增长[10][13] - 2024年仍斥资5.82亿元收购北京丽都100%和湖南雅美70%股权,但标的机构主力团队已流失[22] - 2016年至今通过年均1次并购扩张医美版图,包括米兰柏羽、高一生等品牌[24][29] 行业特征 - 医美产业链上游药械厂商利润占比50%-70%,下游服务机构虽占55%-60%产值但利润仅10%-25%[16] - 医美机构属重资产行业:设备5-10年折旧周期,医生月薪2万-3万元+5%-10%提成,且禁止加盟模式[17] - 行业门槛低致价格战激烈,2025年全国专科医美机构达2.1万家同比新增2400家[21] - 美国医美连锁化率不足15%,主流为"中央厨房+个人诊所"模式,医生培养周期13-15年[30] 资本运作 - 2020-2021年因医美概念股价三个季度涨7倍,但实控人申炳云2021年6月套现6.33亿元[26] - 股价从71.6元高点跌去74%,反映市场对并购扩张模式的质疑[28][30] - 收购标的北京丽都曾因管理混乱、医疗纠纷频发导致资不抵债,原实控人沦为老赖[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