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理想开始自制零部件,马斯克趟过的路要如何走?

核心观点 - 理想汽车通过分层管理供应商策略(自研自制、自研合资、深度合作、战略合作)构建差异化供应链体系,以提升技术控制力与供应链韧性 [14][15][17][20][21] - 供应链布局高度集群化,江苏省内一级供应商占比超50%,常州本地占30%,显著降低物流成本并增强协同效率 [13] - 关键部件技术突破带来产品竞争力提升,如碳化硅功率模块使i8后电驱续航增加47公里、高度降低40毫米 [18][19] - 供应链管理逻辑基于技术战略价值与资本投入密度动态调整,核心环节重度介入(如电驱/电池研发),非核心环节保持外采竞争 [22][23][24] 供应链分层策略 第一层:自研自制 - 理想i8后电驱为首个自研自制核心组件,采用碳化硅技术提升效率,已建成年产能100万台产线 [15][16] - 自制动机包括确保技术领先性(如提前导入下一代设计)与供应安全 [15][16] 第二层:自研合资 - 与汇川联合动力合资成立"汇想",专项生产增程平台"五合一"前电驱,实现技术共享与风险分担 [17] - 与三安半导体合资成立斯科半导体(持股70%),注资5亿元自研碳化硅芯片模组,11个月完成工厂建设 [17] 第三层:深度合作 - 联合宁德时代研发5C超快充麒麟电池,实现充电12分钟续航500公里,并共享数据建立质量预警模型 [20] - 欣旺达为理想成立1700人专属事业部,实现文化流程深度协同 [20] 第四层:战略合作 - 地平线为理想定制征程6M芯片,升级DDR存储至6GB以支持激光雷达需求 [21] - 禾赛科技定制激光雷达实现更高分辨率与更小体积 [21] 供应链地理布局 - 常州基地形成产业集群,周边聚集联合动力、博俊科技等供应商,江苏省内一级供应商占比超50% [7][13] - 参考奥迪长春工厂模式,30公里内供应商占比50%以降低运输成本 [13] 技术突破与产品优化 - 碳化硅功率模块使i8后电驱续航提升47公里,高度降低40毫米(优化后排头部空间) [18][19] - 电驱动采用"自研+外采"双路径(博格华纳/华为数字能源等),动态调整比例平衡成本与供应安全 [23] 历史经验与行业对比 - 曾因理想ONE/MEGA销量误判导致供应链损失(如2022年Q3毛利率下滑9.2个百分点) [27][28] - "理链"模式区别于特斯拉(精简供应商提效)和比亚迪(多供方压价),强调产品定义驱动双赢 [29] - 当前资本规模允许纯电平台更激进投入,但技术误判风险仍存 [29] 业绩数据 - 联合动力营收从2021年29亿元增长至2024年162亿元,理想为主要推动力 [4] - 理想驱动电驱产线年产能达100万台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