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懂车帝辅助驾驶测试结果显示国产车型与特斯拉存在显著差距,特斯拉在高速场景中表现最优[5] - 测试引发行业对智驾技术安全性和标准化的讨论,官方可能推动更严格的行业规范[13][15] - 测试方法存在争议,包括场景变量不一致、跟车距离标准不统一等问题[17][22][24] - 特斯拉并非在所有场景都表现完美,其纯视觉方案在复杂路况和极端天气下仍有短板[33][35][37] - 行业需要更多客观、权威的测试来推动技术进步,避免营销话术误导消费者[25][26][40] 测试结果分析 - 特斯拉Model 3和Model X在高速6个事故场景中通过5个,位列前二[5] - 15款国产车型在高速场景中全部挂0,通过率为0[5] - 城区场景中Model X通过8/9,智界R7和阿维塔12通过7/9[8] - "消失的前车"场景通过率仅14%,70%车型直接撞上事故车[17] 测试方法争议 - "消失的前车"场景变量不一致,部分车型左车道有车影响绕行[17] - 跟车距离标准不统一,特斯拉"中档"为60米而部分国产车仅30米[22] - 单次测试难以反映车型稳定能力,通过率统计意义有限[24] - 测试更注重"谁犯错更少"而非"谁更智能"[19] 行业技术讨论 - 激光雷达车型在夜间施工场景表现不佳,存在回波干扰问题[25] - 纯视觉方案在弱光中依赖多帧融合+HDR,表现相对更好[25] - 行业可能将"失效兜底能力"纳入强制标准[25] - C-NCAP计划2025年新增"安全冗余有效性"评分项[26] 特斯拉表现评估 - 测试使用旧款Model X和FSD V13.2软件,并非最新技术[30] - 2月测试中FSD在北京城区出现27次交通违规[33] - 纯视觉方案在阳光眩光、浓雾等条件下存在感知短板[35] - FSD对复杂路况如U型转弯、无保护左转处理困难[35] 媒体评测生态 - 竞技性测试更易传播但引发争议和情绪对立[27] - 行业需要更权威的测试标准制定机构参与[29] - 媒体应避免既做评测又卖车的利益冲突[29] - 消费者难以获取真实信息导致饭圈化现象[39]
特斯拉排第一,懂车帝“不懂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