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理想汽车在纯电车型MEGA失利后调整战略,将纯电产品延迟一年上市并耗费20亿元回炉重造,i8作为第二款纯电车型承担证明公司纯电能力的重任 [2][3][4] - i8产品设计趋于保守,外观保留MEGA架构但进行局部调整,核心卖点聚焦空间、补能和智能化,但差异化不足且技术实现度有限 [6][7][9][10] - 公司对纯电战略采取更谨慎态度,降低销量预期(内部3000-5000辆/月,外部预期5000-8000辆/月),选择分阶段推出i8和i6两款车型测试市场 [12][15] - 定价策略显示公司让渡利润空间,i8起售价32.18万元与L8持平,但BOM成本高出至少2万元 [16] 产品战略调整 - MEGA失败促使公司重新评估纯电路线,承认产品力不足是根源而非外形争议,延迟后续纯电产品上市并投入20亿元改造 [2][7] - 纯电产品推出节奏从激进转为稳健,2024年9月先发i8和i6两款车型而非原计划四款,形成"i8开拓新市场+i6走量"的双线策略 [12][15] - 公司计划用三年时间跻身豪华纯电第一梯队,对i8销量预期显著低于过往增程车型(内部3000-5000辆/月 vs 外部5000-8000辆/月) [15] 产品特性分析 - i8外观设计经历内部争议,最终保留MEGA架构但调整前脸和尾部造型,CEO李想自评"初看丑但渐顺眼" [7][9] - 核心卖点聚焦空间智能(车内空间等同L9)、补能效率和智能化(理想同学+VLA司机大模型),但技术实现度有限且差异化不足 [9][10] - 产品定位强调"无短板"而非突出长板,面临乐道L90、问界M8、六座Model Y等竞品直接竞争 [11][15] 市场环境应对 - 公司判断消费升级需求受抑制,主流市场转向"平替"偏好,因此调整产品策略追求"量大面广"的车型组合 [14] - 定价策略体现让利意图,i8起售价与L8持平但BOM成本高2万元,Ultra版本较L8 Ultra低1万元 [16] - 纯电市场竞争加剧,i6需直面小米YU7等品牌加持车型,公司采取"减少犯错次数"的求稳基调 [15][17]
李想收敛锋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