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星巴克2025财年第三季度业绩呈现忧喜交织态势:北美市场持续下滑,中国市场回暖 [4][6] - "重返星巴克"计划实施近一年,改革步伐领先预期,2026年将推出更大规模创新浪潮 [5][25] - 中国市场竞争格局剧变,本土品牌崛起导致星巴克市场份额从2017年42%下滑至2024年14% [17][15] 财务表现 全球业绩 - 三季度总净收入95亿美元(+4% YoY),增长主要来自新店开业,但被全球可比门店销售额下降2%抵消 [6][7] - 北美市场收入69.27亿美元(+2% YoY),营业利润率收缩770个基点至13.3% [8] - 国际业务首次季度收入超20亿美元(20.1亿美元,+9% YoY) [9] 中国市场 - 可比门店销售额增长2%(6个季度以来首次增长),交易量增6%但客单价降4% [9] - 净收入7.9亿美元(+8% YoY),连续3个季度增长 [9] - 门店总数达7828家,覆盖超1000个县级及以上城市 [10] 竞争格局 本土品牌对比 - 瑞幸2025Q2收入123.59亿元(+47.1% YoY),同店销售增长13.4%,门店总数达26117家(单季净增2085家) [16] - 星巴克中国同期收入56.8亿元(+8% YoY),同店销售增长2%,单季仅新增70家门店 [16] 战略举措 北美改革 - 改造门店模型(10-32座位不等),目标4分钟内完成移动支付订单 [19] - 2026年计划推出更多健康饮品 [19] 中国策略 - 参与价格战:入驻京东外卖,王牌品类降价5元左右(单品最低23元) [21] - 创新门店服务:推出免费自习室,提供WiFi/电源等基础设施 [21] - 寻求战略合作伙伴:超20家意向方,核心诉求为品牌强化而非资金 [22] 行业演变 - 中国咖啡消费习惯变化:人均年饮用量从2016年翻倍至2023年16.74杯 [13] - 星巴克早期成功因素:高端定位、"第三空间"概念及本土化产品策略 [11][12] - 新竞争环境下出现"水土不服",需应对瑞幸等品牌的场景化低价策略 [14][15]
“重返星巴克”近一年:北美承压,中国回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