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6000亿美元美国制造计划 - 苹果宣布四年内投资6000亿美元推动供应链制造回流美国,相比两个月前增加1000亿美元[5] - 首笔投资为25亿美元用于康宁工厂生产iPhone和Apple Watch盖板玻璃[5] - 计划涵盖关键零部件制造,包括玻璃、芯片等,涉及康宁、三星、博通等合作伙伴[5][12] - 目标实现芯片生产销售端到端闭环,并在美国组装Apple Intelligence服务器[5] 特朗普政府与苹果的分歧 - 特朗普要求iPhone在美国组装制造,否则威胁征收25%关税[9][11] - 苹果实际交付的是关键零部件美国制造而非整机组装[10] - 特朗普以"需要时间"为由暂缓iPhone组装要求,接受6000亿美元投资作为替代方案[12][13] - 协议规定承诺建厂可获关税豁免,但未兑现将面临追溯收费[13] 美国制造的成本挑战 - 美国组装iPhone成本高达3440美元,是亚洲制造的2.86倍[17] - 组装成本达1200美元,是亚洲的10倍,超过整机亚洲零售价[16][17] - 物料成本因40%关税增加39%至750美元,物流成本增加108%至150美元[15][17] - 维持39%毛利率需售价3440美元,若降至18%毛利率仍需2568美元[18] 制造效率与自动化瓶颈 - iPhone组装自动化率仅50%,远低于高度自动化生产要求[22] - 美国制造业面临劳动力供给、技术工人短缺、良品率等效率问题[23] - 亚洲用工体系灵活,可快速招聘熟练工人满足季节性需求[23] - 德州Mac Pro组装线存在6周启动滞后,难以应对移动设备需求[25] 供应链战略调整 - 苹果采取"制造工艺和效率优先"的区域产能分布策略[12] - 高端产品制造仍优先考虑中国,中低端产品逐步向越南、印度转移[12] - 美系零部件占比提升将增加进口成本,侵蚀毛利率[28] - 当前关税成本为季度8亿美元,下季度预计11亿美元[29] 双方博弈的实质 - 6000亿美元投资被视为政治妥协,换取关税豁免[27] - 行业分析师认为该决策更多出于政治象征意义而非商业合理性[28] - 供应链多元化是大势所趋,但完全迁移需10年准备周期[18][28] - 核心矛盾在于企业长期战略与短期政治诉求的冲突[28]
库克6000亿美元渡劫,苹果一只脚“重返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