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杭州银行副行长章建夫: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思考——数据管理、大模型赋能与转型路径 | 银行家论道

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核心观点 - 数字化转型成为银行业突破增长瓶颈、重构竞争格局的战略核心,以数字技术为引擎推动金融服务智能化升级[3] - AI大模型和深度数字化是未来发展方向,场景和生态成为核心竞争力,需实现"高频场景→用户画像→获客→低频服务"的转换[3] - 数字技术需与业务深度融合,通过"战略→架构→技术→业务"路径推进全方位重构[12] 数字化转型发展方向 - 技术应用演进:从简单电子化到深度数字化,AI大模型将重塑银行角色,使其"隐身"于生活场景提供无缝服务[3] - 生态构建重点:金融科技赋能客户与企业端,高频场景带动低频服务,形成差异化竞争力[3] - 技术局限性:大模型存在幻觉问题、理解能力不足及数据质量约束,且无法替代专业经验[4][9] 当前转型挑战 - 数据能力不足:数据治理体系滞后,基础设施不完善制约创新速度,头部城商行仅取得初步成果[6] - 业务脱节现象:62%系统开发忽视实际需求,考核机制单一导致应用平台泛滥,成效量化困难[7] - 组织适配问题:传统条块架构响应速度慢,中台价值未被认可,敏捷组织经验缺乏影响协同效率[8] 转型实施路径 - 数据价值挖掘:围绕治理细化、中台强化等五项策略,构建数据驱动体系[10][11] - AI融合方案:打造数字员工Agent,通过沙盒实验优化产品,监控风险并加速孵化[11] - 考核机制改革:业务部门关注工具使用频次,技术部门以业务能力提升为核心指标[11] 业务转型特征 - 移动优先:线上化业务占比超95%,构建手机银行+微信银行+远程银行三位一体平台[14] - 场景融合:对公服务实现B端赋能与G端连接,布局互联网金融生态圈[14] - 智能风控:大数据支撑端到端风控环节,但行业周期与系统性风险预测仍存局限[9][14] 国际经验借鉴 - 架构调整:设立首席数字官,将中后台部门前置至业务条线以快速响应需求[13] - 技术联动:建立数据自动化加工体系,构建生态化数据资源池强化资产管理[13] - 基础设施:自建大数据处理平台,探索大模型与AI智能体应用[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