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北大医药全资子公司北医医药因与国际医院终止业务合作,面临主营业务全面中止、人员分流及企业转型风险,预计2025年下半年销售收入减少6亿元(占营收29.13%),净利润减少4000万元(占净利润28.99%),2026年起营收减少10.27亿元(占营收49.85%),净利润减少6869万元(占净利润49.78%)[2][3][4] - 北医医药长期高度依赖与国际医院的业务合作(占其主营业务100%),合同终止后未能找到替代业务,导致经营陷入困境[3][4] - 公司正探索北医医药转型方向,但存在不确定性,若转型失败可能面临关停并转风险[5] 业务合作终止细节 - 北医医药原为国际医院医疗设备、药品(特殊药品除外)、耗材等采购配送的唯一服务商,合同有效期至2025年5月届满[3] - 2024年11月国际医院宣布合同到期后将改为招标采购模式,2025年4月经协商决定终止合作[3] - 合作终止后,北医医药自2025年6月起主营业务基本中止,进入交接收尾阶段[4] 财务影响分析 - 2025年3月末公司净利润4564万元,2024年全年净利润1.38亿元,2023年净利润4436万元,2022年净利润5561万元[7][8] - 2024年营业总收入20.6亿元,2023年21.94亿元,2022年20.77亿元,近三年营收呈波动下降趋势[8] - 截至2025年3月31日股东户数5.0585万户,股票收盘价6.93元/股,总市值41.3亿元[8] 公司背景信息 - 公司1997年上市,曾用名包括合成制药、ST合成等,注册地位于重庆,主营业务为化学药品制剂研发生产、医药流通及医疗服务[6] - 控股股东为西南合成医药集团,实控人徐晰人(持股1.32亿股)现任董事长,曾任渣打银行中国区业务部主任[6][7] - 2023年归母净利润1.38亿元,同比增211.1%,但2022-2023年净利润波动较大(2022年5561万元,2023年4436万元)[7][8]
刚刚!北大医药公告重大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