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公司总收入分别为85亿/112.57亿/158.3亿,同比增长-/32.4%/40.6%,2025年上半年收入107.37亿元,同比增长36.37% [1] - 22-24年毛利率分别为41.6%/42.3%/44.1%,25上半年达45.15%,同比增加0.55 pct,主要受益于PET与白砂糖等原材料价格下降 [1] - 2025年上半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入17.4亿,同比下降23.24%,主要因预收货款减少及税费支付增加 [21] - 合同负债从年初47.61亿元降至36.67亿元,预收货款减少18.73亿元,反映经销商备货意愿下降 [21][22] 产品结构 - 东鹏特饮仍是核心产品,25H1收入83.61亿元(占比77.87%),毛利率50.61%,但占比从去年同期87.2%下降 [2] - "补水啦"成为第二增长曲线,25H1贡献15亿元(占比13.91%),单价7.21元/L显著低于竞品10元/L [2] - 推出无糖型能量饮料(500ml售价3.92元),添加L-α-甘磷酸胆碱成分,瞄准职场脑疲劳市场 [8] - 产品矩阵多元化成效显现,单一产品依赖风险降低 [2] 区域扩张 - 25H1广东/华北/华东/华中收入分别为25.46亿/17.08亿/15.36亿/13.77亿,华北增速73.03%领跑全国 [3] - 全国化战略成效显著,华北成为仅次于广东的第二大销售区域 [3] - 经销网络覆盖420万家终端网点,较年初增加20万家,经销商达3,279家(净增86家) [4] - 三四线城市覆盖率超90%,一二线城市消费者占比已超过低线城市 [8] 营销策略 - 销售费用持续高增,25H1达16.82亿元(+37.27%),主要用于冰柜投放(累计30万台)、广告宣传及人员扩张 [6] - 实施"一元换购"活动,通过B端奖励机制和C端复购刺激提升渠道积极性 [7] - 一物一码系统实现动销数据实时监控,优化库存管理和活动策略 [7] - 赞助体育/电竞赛事及健身活动,品牌形象向年轻白领群体拓展 [10] 行业竞争 - 按销量计公司市占率44.5%居首,领先红牛(25.5%),但销售额仍次于红牛(39.1%) [18] - 行业CR2超70%形成双寡头格局,但新进入者加剧竞争(如正官庄、永安药业等) [18][20] - 产品同质化导致竞争集中于"堆料+降价",如魔爪推出6元/升装产品 [20] - 中国人均能量饮料消费量2.8升/年,显著低于美(11.2升)、日(4.1升),行业增长空间大 [15] 资本运作 - 实控人林木勤家族合计持股67.71%,25H1中期分红13亿元中家族获7.8亿元 [23][24] - 机构持股比例从21年44.6%降至25H1的15.7%,持股机构数从349家减至203家 [24][25] - 短期借款从23年30.16亿元骤升至25H1的61.28亿元,资产负债率维持在60%左右 [26] - 已递交港交所上市申请,拟成为第二家两地上市饮料企业 [27] 海外布局 - 重点拓展东南亚及中东市场,利用气候条件匹配能量饮料需求 [10] - 海南基地预计2027年投产,作为跨境业务支点 [10] - 探索高性价比产品出海策略 [10]
东鹏饮料:功能饮料龙头,第二成长曲线显现,积极探索海外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