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打输游戏诉《王者荣耀》,要求公开匹配算法,被告(腾讯)认为匹配无法决定胜负
案件核心争议 - 原告孙千和依据消费者权益法要求公开《王者荣耀》匹配机制的具体因素及权重,认为玩家对局结果可能被操纵[1] - 腾讯辩称匹配机制无法决定游戏胜负,并提供了多位玩家胜率数据(如玩家A当前赛季71场胜率70.4%,玩家B当前赛季79场胜率68.4%)证明不存在50%胜率控制[3] - 争议焦点从"匹配机制能否公开"发展为"商业秘密保护与消费者知情权边界"的法律分歧[9] 腾讯法律立场 - 援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称知情权不包含公开技术细节,并举广州中院案例(2021粤01民终9959号)佐证经营决策无需公开[4] - 主张匹配机制属于《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的商业秘密,公开会导致玩家恶意利用规则破坏游戏平衡[10] - 强调已通过《狄仁杰答疑|匹配算法全面解析》披露Elo分系统等原则性信息,披露程度与抖音算法一致[5][12] 技术层面分析 - MOBA游戏匹配存在"速度/公平性/对局质量"不可能三角,需动态平衡三者关系[12] - 《王者荣耀》采用Elo等级分系统评估玩家实力,目标是在有限时间内匹配10位实力相近玩家[12][13] - 匹配机制涉及腾讯核心技术秘密,公开可能被黑产利用作作弊工具损害玩家利益[13] 行业对比 - 法律专家指出抖音/微博等具有舆论属性的APP需按《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备案,而游戏匹配机制不在此列[9][11] - 游戏匹配机制属于虚拟环境运营策略工具,与社交媒体算法存在根本差异[9][11] - 腾讯认为若强制公开匹配技术细节将破坏市场竞争秩序并阻碍行业技术创新[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