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港交所重磅新规生效,散户打新时代或终结

港交所IPO新规改革 - 港交所8月4日实施27年来最全面的IPO定价机制改革,核心是重新平衡机构与散户投资者的利益分配 [6] - 新规引入双轨制分配机制:机制A调低回拨比例(超额认购>100倍回拨35% vs 原50%),机制B允许预先锁定公开认购比例(下限10%且无回拨) [6] - 改革将建簿配售最低比例从50%降至40%,增强发行人选择投资者群体的灵活性 [6][7] 银诺医药上市案例 - 银诺医药成为新规后首家采用机制B的上市公司,预先锁定公开认购10%,国际配售90% [1] - 该股获26万人认购超购5364倍,但散户顶格申购182.78万股也可能零中签,创"顶头槌抽签"现象 [1][4] - 上市首日股价暴涨超280%,引发对新规定价效率的质疑 [1][10] 机构投资者影响 - 新规显著改善机构"拿不到货"问题,宁德时代等案例显示优质项目已倾向机构倾斜(基石投资者认购占比49.69%) [7][12] - 国际资本参与度提升,前7月港股IPO集资1270亿港元同比增6倍,2/3认购来自外资 [12] - 主权基金等长线投资者因配售确定性增强而增加参与,瑞银等机构认为将改善市场研究质量 [13] 散户投资者变化 - 机制B使散户中签率骤降,银诺医药案例显示10%公开份额被5300倍超额认购稀释 [16] - 部分散户抗议改革导致机会不均,担忧"围飞"风险和市场流动性下降 [16][17] - 港交所妥协调整机制A/B的分配上限(机制A回拨35% vs 咨询稿20%,机制B公开上限60% vs 原50%) [18][19] 定价机制优化 - 改革弱化"询价圈"主导权,通过机构"专业砍价"降低定价泡沫和破发风险 [9] - 康水跃指出新规下热门项目估值可能更高(机制B吸引散户推高),冷门项目估值更理性 [10] - 陈翊庭认为旧机制因机构参与不足导致定价效率低下,新规增强市场化定价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