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英伟达学徒遍地,他偏要另起炉灶
英伟达英伟达(US:NVDA) 虎嗅APP·2025-08-15 21:56

核心观点 - 可重构芯片技术正在挑战英伟达主导的GPU架构,成为AI算力芯片领域的潜在颠覆者 [5][6][20] - 清微智能通过动态配置计算单元的可重构架构,实现比传统GPU更高的灵活性和能效比 [6][7][24] - 公司采取"5倍性价比"战略,通过架构创新和3D存储技术突破英伟达生态壁垒 [18][19][31] 技术架构 - 可重构芯片采用无指令配置+数据流驱动范式,区别于GPU的指令驱动+共享存储模式 [7] - 动态重构能力使计算单元连接可像铁路道岔般切换,单次重构仅需十几纳秒 [23][24] - 架构天然适配3D堆叠技术,计算单元与存储的立体布局突破传统二维平面限制 [31] 商业化路径 - 从边缘端芯片切入,2022年推出云端TX8系列,半年内实现20000枚订单 [15] - TX81芯片支持千卡直连,单服务器算力达4 PFLOPS,节省交换机成本 [17][30] - 初期在消费电子领域试错后,聚焦AI算力占比超50%的高价值场景 [14][15] 竞争策略 - 通过三层兼容方案(CUDA API/Triton编译器/RISC-V指令集)降低用户迁移成本 [32][33] - 4000卡规模下无需交换机+HBM存储,采用DDR方案降低30%硬件成本 [30] - 下一代产品将3D存储能效提升5倍,预计2025年下半年交付 [19][31] 行业趋势 - 谷歌TPU/Groq/SambaNova等企业已形成GPU之外的"第二阵营" [20][34] - 2017-2025年全球可重构芯片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预计达67% [20][25] - 摩尔定律放缓背景下,新架构芯片在AI算力需求驱动下加速渗透 [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