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买AI眼镜的人,已退货
市场表现 - 小米AI眼镜上市3天销量接近5万台,开售即断货[5][12] - 雷鸟V3上半年出货量约2.5万台[12] - 2024年Ray-Ban Meta全球出货量突破200万台,市场份额超70%[21] - 2024年全球智能眼镜出货量同比暴涨210%[21] - 机构预测2024年中国智能眼镜市场出货量达290.7万台[12] 产品问题 - 首批用户反映AI眼镜存在连接故障、功能鸡肋、佩戴不适等问题[5][8][14] - 主要投诉集中在翻译延迟、拍摄质量差、设备过重(小米眼镜40g+镜片15g)[8][10][14] - 海外用户无法正常使用国内AI眼镜的互联网功能[14] - 闪极科技产品出现扬声器装反、蓝牙连接不稳定等低级错误[22][23] - 行业平均退货率高达40%-50%,远高于传统电子产品[28] 技术发展 - 智能眼镜技术瓶颈包括光学显示、芯片集成、续航等问题[21] - Meta通过融合Llama大模型和时尚设计取得成功[21] - 目前产品普遍存在软硬件能力不足、内容生态欠缺等问题[28] 行业竞争 - 2024年底国内外10天内发布18款AI眼镜[22] - 国内已有小米、华为、阿里、百度等50余家公司布局该赛道[26][28] - 闪极科技以999元价格策略首销5万台[22] - XREAL两款产品开售日销售额突破1200万[26] - 老凤祥等非科技企业跨界进入AI眼镜领域[28] 用户反馈 - 消费者购买动机主要源于尝鲜而非刚需[28] - 社交媒体出现大量功能吐槽和拔草内容[15] - 多数用户认为当前产品性价比不足(1999元vs手机+耳机500元)[15] - 部分用户表示将观望2年以上再考虑购买[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