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房企化债样本

核心观点 - 融创中国作为房企债务重组先行者 其境内外重组方案成为行业模板 提供现金兑付、股票经济权益、资产抵债和留债等菜单式选项[2][4][5] - 多家出险房企如龙光、旭辉和远洋相继效仿融创模式 推动境内外债务重组进程 但执行效果因方案设计和投资人接受度而异[8][9][10] - 债务重组方案设计需基于房企现金流、市场环境及债权人多元化诉求 通过反复博弈优化条款 核心目标是恢复企业经营能力而非单纯化债[12][13][14][16][17] 融创债务重组案例 - 境内债重组于2025年1月获持有人投票通过 提供四种选项 其中现金选项于4月完成约8亿元兑付 股票选项于8月完成55.9亿元登记 资产抵债选项因涉及多方推进复杂[2][4] - 境外债经历两轮重组:第一轮于2023年11月完成 降债约45% 引入强制可转债(MCB)和菜单式选项[5] 第二轮于2025年启动 将95.5亿美元境外债全额转股 转股价分别为6.8港元和3.85港元 获75%债权人支持 预计10月进行投票[5][6] 行业模板应用 - 龙光控股境外债重组覆盖62亿美元债务 提供现金收购、短期票据与MCB组合、MCB及长期票据四个选项 80.8%债权人加入支持协议 需于2025年9月30日前完成法律程序[8] 境内债重组涉及219亿元债券 提供五选项 现金选项总额上限4.5亿元 覆盖25亿元本金债券[9] - 旭辉控股境外债重组解决79.3亿美元压力 削减52.7亿美元债务 方案获92.66%支持率并于2025年6月27日生效[9][10] 境内债重组涵盖100亿元债券 因部分投资人反对未获通过[10] - 远洋集团境外债重组于2025年2月19日生效 提供新发债券、MCB及永续债选项[10] 境内债初步计划提供四选项 正式方案预计2025年8月中旬公布[10] 重组方案设计框架 - 境外债重组流程包括协商阶段、签署重组支持协议(RSA)、债权人加入、法庭聆讯、债权人投票(需75%金额和50%人数支持)、法庭裁定及最终生效[12][13] - 境内债重组无法院环节 在监管指导下通过持有人会议投票通过[13] - 方案设计需基于企业财务状况、市场环境及监管要求 采用菜单式选项满足多元化债权人诉求 如对冲基金注重回收率 长线基金受合规限制[13][14] - 设计过程需反复调整:融创优化经济条款 龙光从四选项扩至五选项 旭辉增加债转资产单位 远洋参考全球案例引入跨类挤压机制[14] 重组博弈与执行挑战 - 化债方式从2022年展期降息转向2023年底整体重组 引入强制可转债[16] 但部分基金因合规要求拒绝转股 需通过菜单选项妥协[16] - 现金兑付比例从最初15%经博弈提高至18% 当前投资人普遍接受20%[17] 资产抵债选项关注信托存续年限及兜底方案 留债期限倾向8年而非10年[17] - 部分方案虽获投票通过 但因企业缺乏执行意愿处于"挂起"状态[17] 重组需房企及实控人让利以换取投资人认可[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