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融创中国(01918)
icon
搜索文档
爆发式增长!港股公司掀起再融资热潮,今年金额已近1700亿港元
证券时报· 2025-07-31 19:37
港股配售市场爆发式增长 - 2025年港股配售市场在流动性充裕、估值修复及企业战略扩张需求推动下迎来爆发式增长 [1] - 今年以来港股上市公司通过配售募资金额接近1700亿港元,远超去年同期及2024年全年550.14亿港元 [1][8] - 已发布配售预案但未实施的募资金额接近260亿港元 [1][11] 典型案例分析 - 药明康德拟新增发行7380万股H股,配售价104.27港元/股(较收盘价折价6.90%),募资76.95亿港元,90%用于全球布局和产能建设 [5][6] - 比亚迪股份以435.09亿港元募资居首,占年内总规模25.62%;小米集团-W以426亿港元位列第二 [10] - 67家公司发布未实施配售预案,药明康德76.95亿港元计划募资规模最大,商汤、BOSS直聘等超10亿港元 [11] 市场驱动因素 - 港股配售高峰通常出现在流动性充裕、估值较高时期,如2021年266家公司募资3210.57亿港元 [12][13] - 当前市场环境改善:流动性提升、估值修复,新能源、互联网、AI、生物医药等行业募资需求旺盛 [14] - 港交所优化上市制度和再融资机制,提高市场效率与吸引力 [16] 行业趋势与资金用途 - 龙头企业通过配售提前储备现金"子弹",资金主要用于研发投入、业务扩张及债务偿还 [14] - 中金公司预计下半年港股新增募资规模1500亿-2000亿港元 [15] - 大额配售可能引发短期股价波动,但若资金用于提升竞争力(如比亚迪海外扩张、小米智能汽车布局),中长期或支撑股价 [16] 配售机制特点 - 港股配售规则灵活,包括闪电配售(最快24小时完成)、折价配售及"先旧后新"模式 [7] - "先旧后新"模式允许大股东先转让旧股再增发新股,加速资金到位 [7]
融创的“冰雪”,华发还没玩明白
36氪· 2025-07-31 16:41
融创资产处置与战略调整 - 2022年底至2023年初融创寻求央企及地方国企战投未果后转向自救[1] - 2021-2023年通过转让华南区域项目股权回笼资金:广州增城地块全转厦门国贸(2022年3月)、中山铭晟30%股权转中融信托(2022年4月)、深圳冰雪文旅城51%股权转华发(2023年1月作价35.8亿元)[1] - 深圳冰雪文旅城交易保留2025年11月前回购权及轻资产代建管理权 形成"国企注资+民企代建"合作范式[1] 华发接盘深圳冰雪文旅城项目细节 - 2023年1月华发100%控股项目 融创方管理层全面退出 华发高管向宇接任法人后由李挺继任[3] - 项目含63.55亿元未付地价款 华发追加超100亿元投资(含收购款及借款)[7] - 原规划46.1万㎡商业用地(41.97万㎡写字楼+3.64万㎡商业)占项目办公商业部分6成以上[6][7] 华发战略扩张与财务表现 - 2022-2023年逆周期扩张:权益拿地金额从142亿元(2021年行业第54)增至299亿元(2022年行业第10) 挖角20+名企高管[13][14] - 2024年收缩至10个一线城市 2025年上半年仅成都拿地12.6亿元[15] - 2025年上半年营收502.2亿元(+11%)但净利润1.68亿元(-86.69%) 主因高成本项目结转及减值计提[17] 深圳冰雪文旅城项目后续发展 - 2025年7月政府44.05亿元回收7块未建商业用地 致华发13.55亿元亏损(折价24.59%)[4] - 剩余冰雪世界及酒店部分仍由华发持有 融创热雪奇迹参与运营 项目处雪道施工阶段[11] - 交易含2026年5亿元工抵尾款条款 整体交易跨度达2020-2026年[20] 行业与企业运营数据 - 华发存货周转率0.07次/年(2024年底)显著低于行业均值0.3次[15] - 现金流量比率降至0.05 反映财务压力加剧[15] - 2023-2024年权益拿地金额从280亿元(行业第10)骤减至68亿元(行业第31)[19]
内房股跌幅居前 6月房地产销售面积同比继续回落 机构称地产后续政策或重在托底
智通财经· 2025-07-31 10:49
消息面上,7月30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国盛证券指出,房地产领域本次工作提及篇幅较少,仅强 调要"落实好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高质量开展城市更新"。6月房地产销售面积同比继续回落,销售 走弱之后,房地产投资仍在收缩,房地产投资累计同比继续下跌至11.2%,跌幅较上月扩大0.5个百分 点。根据本次会议内容,房地产领域后续的政策举措或将重点在于托底,帮助房地产市场企稳态势,政 策端包括增加"城市更新"、"城中村和危旧城改造"等潜在需求。 内房股跌幅居前,截至发稿,融创中国(01918)跌6.06%,报1.55港元;新城发展(01030)跌5.64%,报2.51 港元;融信中国(03301)跌3.81%,报0.202港元;富力地产(02777)跌2.15%,报0.91港元。 美银证券此前发表研究报告称,预期今年上半年的行业盈利将同比下降25%,但由于存货减值幅度收 窄,预计全年盈利下降幅度将收窄至13%,又预计上半年开发利润率将下降1个百分点,平均值为 11%。该行计及第二季行业表现逊于预期后,将开发商今年的合同销售预测下调5%,意味着在高基数 下,下半年将同比下降16%。该行预计,受到利润率复苏所支持,该行预计 ...
融创中国(01918)下跌5.45%,报1.56元/股
金融界· 2025-07-31 10:12
7月31日,融创中国(01918)盘中下跌5.45%,截至09:51,报1.56元/股,成交1.41亿元。 本文源自:金融界 作者:行情君 融创中国控股有限公司是一家香港上市公司,主营业务为房地产开发、物业管理、冰雪运营管理、文 旅、文化等业务,已经发展成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头部企业及中国领先的冰雪产业运营服务商、文旅产业 运营商和物业持有者。经过20年的发展,公司具有全国领先的综合城市开发与产业整合运营能力,并坚 持产品引领和创新,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 截至2024年年报,融创中国营业总收入740.19亿元、净利润-256.95亿元。 ...
【债券季报】2025年二季度信用观察季报:房企境内债重组落地,建工民企新增展期
华创证券· 2025-07-28 23:3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报告未提及行业投资评级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二季度信用债总体违约率延续下降态势,新增一家建工类民营企业首次违约主体,违约偿还率稳中有升但房企偿还进度缓慢,境内债新增违约债券多为展期,城投非标风险事件环比减少但商票逾期主体数量维持高位,热点信用事件包括中航产融场外兑付未获通过以及欣捷控股债券展期[2][14][2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2025年二季度总体违约率持续下降,偿还率无明显增长 - 债券违约率:信用债总体违约率呈下降态势,二季度新增1家首次实质违约主体欣捷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违约规模合计59.38亿元,4 - 6月整体违约率分别为1.02%、1.02%、1.00%;民企违约率持续下降,4 - 6月分别为9.02%、9.00%、8.92%,低于一季度[14] - 违约偿还率:二季度累计违约偿还率稳中有升,4 - 6月均为13.31%,4月偿还额高带动较上季度小幅抬升;还本规模环比上升,融创集团偿付规模最大,多家违约地产企业陆续还本付息但单笔金额小,预计回收率短期难提升;融创债务重组方案获通过,多家房企境内债务重组方案在途,但投资者现金偿付有限[20][24][25] - 信用事件统计:二季度境内债新增20只违约债券,余额140.49亿元,其中18只展期多为房地产行业出险主体二次展期,其他行业也有涉及,首次展期债券4只,实质性违约债券2只[28] - 城投舆情:二季度城投非标风险事件总数由26起减至14起,主要分布在山东,区县级占比86%且持续抬升;商票逾期主体数量维持高位,4 - 6月分别为57家、55家、56家,主要分布于山东、云南等地[31][33] 热点分析:中航产融场外兑付未获通过,浙江建筑施工民企展期 - 中航产融:4月初拟转场外有序兑付未获债券持有人会议通过,股票于5月27日终止上市,截至7月23日未披露2024年年报;存续债券19只,境内债余额204.7亿元,境外债3亿美元,1年内77亿元债券行权到期;中航工业集团提供支持,公司持有多家产业主体股权可变现,债券违约风险相对可控,目前估值波动趋于稳定[39][40][49] - 欣捷控股:存续债券“23欣捷01”余额3.50亿元,展期后利息支付日和到期日调整;公司建筑施工业务收入连续三年下降,存在房屋建设业务萎缩、资产受限、短期债务偿付压力大、对外担保代偿压力增长等风险,债券展期到期后实质违约风险较大[53][58][61]
港股内房股震荡走高,碧桂园、雅居乐集团涨超7%
快讯· 2025-07-24 10:27
港股内房股震荡走高,碧桂园、雅居乐集团涨超7%,绿地香港涨超5%,美的置业、佳兆业集团、龙光 集团、融创中国纷纷跟涨。 ...
上半年15家房企交付均超1万套,“保交付”压力缓解
贝壳财经· 2025-07-21 21:53
行业交付规模 - 2025年上半年TOP1房企交付超5万套,15家企业交付套数超万套 [1] - 与上年同期相比,企业交付套数普遍下降,绿地、融创、建业等交付规模下降超50% [1] - 2025年上半年交付规模见顶回落,行业保交付压力趋缓 [1] 企业交付排名 - 保利发展以65000套位列榜首,万科以45000套排名第二 [3] - 世茂奥园、龙湖集团、绿城中国分别以42155套、40000套、39200套位列第三至第五 [3] - 绿地控股、新城控股、中梁控股等企业交付规模在12000-22000套区间 [3] 交付力与市场趋势 - 交付力成为房企核心竞争力,串联产品设计、成本、工程、品控、服务全流程 [3] - 部分企业实现提前交付,购房者更看重房企品牌、产品力及交付力 [3] - 房企通过工地开放日、施工直播、专业验房等服务提升交付品质与客户信任 [4] 政策与市场动态 - 2025年一季度新房市场延续修复态势,二季度边际转弱 [5] - 6月国常会提出"更大力度"稳定楼市,释放积极信号,预计下半年政策将加速落地 [6] - "好城市+好房子"支撑市场平稳,行业分化加速 [5][7]
多元探索化债高效路径 多家房企“刷新”债务重组进展
上海证券报· 2025-07-19 02:23
房企债务重组进展加速 - 近期房企债务重组与重整进程显著加快,*ST金科、时代中国控股、龙光集团等多家企业密集披露重组进展,行业风险化解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 [2] - 截至目前,融创、富力、中梁、金科等10多家房企债务重组或重整获批,大型房企成为重组核心主体 [2][4] - 重组呈现方式多元化、程序规范化、利益平衡化和政策协同化等特点,"早鸟同意费"机制成为加速重组的创新手段 [2][6] 具体房企重组案例 - *ST金科及重庆金科进入重整计划执行阶段,26.28亿元重整投资款已全部到账,计划转让子公司股权至破产服务信托并兑付债权 [3] - 时代中国控股境外债务重组计划获546名债权人投票赞成,涉及债权总额29.05亿美元,聆讯将于7月30日举行 [3] - 龙光集团21笔境内公司债券及资产支持专项计划重组方案全部获通过,调整本息偿付安排并提供资产转换、抵债等选项 [4] - 融创中国10笔债券重组方案通过,已以8亿元购回40亿元境内债券,选择股票选项的债权人每100元面值债券可获13.5股股份收益权 [5] 重组方式与行业特点 - 房企重组方式多元化,涵盖债务置换、债转股、资产出售等,部分采用"留债+现金清偿+债转股"组合方式 [5] - 富力地产重组仍在进行中,将加入截止日期修改为2025年7月31日,继续与境外债权人沟通 [6] - "早鸟同意费"机制实践案例:融创中国规定2025年5月23日前同意方案的债权人可获债务本金1%补偿 [6] 行业趋势与建议 - 2025年债务处置进入出清新阶段,需确保"保交房"底线原则,利用稳定楼市价格提升资产估值契机 [7] - 法律层面需优先确保程序合规,保障债权人知情权与表决权,杜绝逃避债务行为 [7]
孙宏斌背水一战,融创债务重组攻坚
搜狐财经· 2025-07-18 09:58
债务重组进展 - 境外债务重组支持率从5月底的64%提升至6月24日的75%,涉及95.5亿美元债务 [2][6] - 境内债务重组进入实质阶段,通过配发7.54亿新股偿付56亿元选择"股票选项"的债券 [3] - 境外债重组聆讯定于9月15日召开,需香港高等法院批准计划会议 [3] 债转股方案细节 - 推出"全额债转股"方案,分两类强制可转债:选项一转股价6.80港元/股(6个月触发转股),选项二转股价3.85港元/股(30个月强制转股) [7] - 债转股条款较严苛,当前股价不足2港元,但债权人选择有限 [8][9] - 境内债转股后孙宏斌持股比例从25.59%降至23.9%,境外债转股将进一步稀释股权 [9] 战略调整与业务聚焦 - 收缩至北京、上海、西安、重庆等核心一二线城市,放弃分散布局 [13] - 推动项目盘活:重庆湾项目获长城资产24.76亿元注资,北京融创壹号院获中信支持,天津梅江壹号院获央企信托5.5亿元融资 [13] - 上海壹号院三批次开盘单日销售40.25亿元,年度累计108.71亿元成全国首个"百亿盘" [14] 经营与财务现状 - 2025年上半年合同销售额235.5亿元(同比降10.4%),销售面积72.1万平方米(同比降48.2%) [15] - 北京总部两间办公物业将于8月1日拍卖,起拍价合计3969.7万元(评估价七折),涉及2.76亿元不良债权 [16][17] - 7月新增65条被执行人信息,执行标的近40亿元,累计被执行总金额超476亿元 [17]
孙宏斌背水一战,融创债务重组攻坚
YOUNG财经 漾财经· 2025-07-17 21:15
债务重组进展 - 境外债务重组支持率从5月底的64%提升至6月24日的75%,涉及95.5亿美元债务 [2][5] - 境内债务重组进入实质阶段,通过配发7.54亿股新股偿付56亿元债券 [2] - 香港高等法院将于9月15日召开境外债重组聆讯,决定最终方案落地 [2][15] - 全额债转股方案为最大亮点,设置两类强制可转债选项,转股价分别为6.80港元和3.85港元 [6] 战略调整与业务聚焦 - 公司明确收缩战略,未来聚焦北京、上海、西安、重庆等核心一二线城市 [10] - 推动项目层面资产盘活,如重庆湾项目获长城资产24.76亿元注资,北京壹号院获中信金融资产支持 [10] - 上海壹号院三批次开盘单日销售40.25亿元,年度累计销售额达108.71亿元 [11] - 2025年上半年合同销售金额235.5亿元,同比下降10.4%,销售面积72.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8.2% [11] 现实困境与执行风险 - 北京融创总部两间办公物业将于8月1日拍卖,起拍价合计3969.7万元,涉及2.76亿元不良债权 [3][12][13] - 7月以来新增65条被执行人信息,执行标的近40亿元,累计被执行总金额超476亿元 [3][14] - 清盘呈请涉及3000万美元未偿还贷款,可能影响境外债务重组进程 [5] 管理层动向与行业背景 - 孙宏斌在股东会上表态"最困难时期已过去",强调降杠杆必要性 [9][10] - 债转股方案将稀释现有股东权益,孙宏斌持股比例预计从25.59%降至23.9% [7] - 行业销售疲软背景下,债转股被视为最彻底的化债方式,但条款对债权人严苛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