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丰田2025财年净利润预计暴跌44%至2.66万亿日元 利润下滑速度远超管理层此前预期[1] - 公司将利润下滑归咎于外部因素 包括美国关税政策影响1.4万亿日元和日元汇率升值影响7250亿日元[4][6][9] - 深层问题源于战略方向误判 包括电动化转型迟缓 北美供应链本地化不足 以及过度依赖降本策略导致产品质量下滑[14][16][18][23][27][28][30][31][32][33][35][41] 财务表现 - 2025财年净利润预计下降44%至2.66万亿日元 营业利润此前预测下降20.8% 实际跌幅更大[1] - 2026财年第一季度北美市场营收增长6.2%但亏损211亿日元 利润同比下降124.8%[17] - 日本市场利润同比下降26.8% 欧洲市场利润下降22.2% 亚洲市场利润下降12.3%[17] 外部因素影响 - 美国政府对日本汽车加征15%关税 导致本财年营业利润减少1.4万亿日元 4月至6月减少4500亿日元[4][9] - 日元汇率升值导致利润减少7250亿日元 海外业务营收折算为日元后缩水[4][6] - 公司过去几十年受益于弱势日元的出口红利未在财报中提及[8] 战略与转型问题 - 电动化转型严重滞后 长期坚持混动和氢燃料技术 而非纯电路线[18][23] - 北美供应链本地化不足 2024年北美工厂产量仅占全球13% 关键零部件仍依赖日本供应[14][16] - 2025年才启动北美供应链本土化2.0计划 未来3年投资200亿美元提升本地采购率至85%[16] 技术差距 - 传统分布式电子架构落后 特斯拉Model 3仅用4个控制模块取代近百个ECU 线束长度从6公里减至1.5公里[20] - 内燃车12V电路难以支持OTA更新 而电动车800V平台支持实时数据处理和整域更新[23] - 2013年已展示驾驶辅助系统AHDA 但迭代速度远落后于新势力车企[22] 成本与质量问题 - 降本策略导致材料降级 如发动机罩从铝改为塑料 防撞梁从铝合金改为钢材[28] - 零部件高度通用化导致产品同质化 豪华车型驾驶体验接近经济车型[33] - 大规模召回频发 2023年11月两次召回近118万辆汽车 2023年12月在中国召回104.8万辆 占当月召回总量93.3%[30][31][32] 管理层与股东反应 - 董事长丰田章男股东支持率连续第二年跌至历史新低 股东担忧电动化转型缓慢[36] - 章男曾公开批评电动汽车为"低级产品" 并质疑中国新能源车发展[36] - 公司对外部因素的解释被指掩盖战略误判和技术短板[37][41]
嘴硬“不放弃燃油车”的丰田,也扛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