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红杉中国押注:创新药中式NewCo第一单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创新药行业出现首笔由中国投资机构主导的NewCo交易 标志着本土资本在药物资产价值重塑中扮演关键角色 [2][4][6] - NewCo模式从海外主导的"出海"导向 转变为利用中国临床效率与成本优势提升全球药物价值的本土化范式 [3][12][13] - 该交易通过"中国资产+中国资本+中国团队"模式 实现资产剥离与价值增值的双重目标 首付款1000万美元并保留8.48亿美元潜在收益 [6][7][12] NewCo交易模式演变 - 传统NewCo由海外基金主导 2024年前中国14笔交易买方均为Atlas Venture等美国基金 [2][5] - 红杉中国联合6家机构开创本土NewCo范式 对乐普生物TCE实体瘤管线投资4100万美元 [6][7] - 交易结构包含三方利益协调:新公司创始人、投资方及上市公司 需专业融资能力促成 [10] 交易细节与架构 - 乐普生物获得1000万美元首付款 保留10%股权及8.48亿美元里程碑付款与销售分成 [7] - 新公司Excalipoint由原研发负责人方磊操盘 确保技术无缝衔接 [8][9] - 财务专家朱杰伦负责融资与业务拓展 其投行背景与共事经历为关键促成因素 [10] 中国本土化优势 - 本土临床试验成本仅为欧美1/5-1/7:中国受试者成本30-40万元/人 美国为20-30万美元/人 [13] - 临床推进速度比美国快5倍 初始投资需求仅2000-3000万美元 远低于美国的1亿美元 [13] - 跨国药企日益认可中国临床数据 无需强制美国数据即可完成交易 [12] 行业影响与认知 - 创新药企视首付款为买方诚意指标 部分企业认为NewCo是"割青苗"行为 [17] - 未上市药企仍面临募资困境 NewCo成为资金获取重要渠道 [17] - 交易达成推动股价上涨:康诺亚股价从27港元涨至71港元 荃信生物股价翻倍 [20] 全球NewCo本质 - 核心是资产与风险剥离:辉瑞炎症性肠病药物通过NewCo被罗氏71亿美元收购 诺华药物通过NewCo获30亿美元回购 [21] - 职业经理人团队至关重要 需与跨国药企有密切人脉联系并熟悉管线需求 [16] - 存在研发失败风险:阿尔茨海默症药物投入500万美元后临床失败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