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企业必须通过价值升维和二维建模来定义独特价值 避免在巨头主导的维度内竞争 实现破界创新 [3][11][23] - 乔布斯是价值升维的典范 通过软硬一体、人物合一、科技人文结合等二维模型重新定义行业 [25][29][31] - 建模需从经验层上升到逻辑层 通过维度相乘(非要素相加)实现业务升维 并持续通过逻辑三洽验证模型有效性 [9][14][41] 价值定义与建模 - 企业需回答"创造的独一无二价值是什么" 否则即使短期盈利也难以持续 [1][7] - 建模依赖要素(事物基本组成部分)和维度(要素运行的先验规定性如X/Y轴) [9] - 要素只能相加 维度可以相乘 二维模型(X轴×Y轴)可实现大创新 如马车相加无法得到火车 [14][15] - 需为自身业务建模 否则将活在他人定义的维度中丧失自由度 [11][12] 升维方法论 - 升维是在行业现有价值维度(X轴)上增加新维度(Y轴)形成二维结构 非全盘否定旧价值 [23] - 案例:乔布斯在硬件(IBM)和软件(微软)之外构建"软硬一体化"模型 [25] - 案例:在计算机(computer)基础上增加人(person)维度 创造个人电脑(PC)并坚持"人物合一" [29] - 案例:将技术(皮克斯软件硬件)与人文(故事)结合 提出"科技与人文十字路口"理念 [31] - 升维需聚焦关键点:找到行业现有价值维度 并增加一个新维度 一次升维已属重大突破 [27] 模型验证与演进 - 模型有效性通过逻辑三洽判断:自洽(模型内部一致)、它洽(与其他模型无矛盾)、续洽(能容纳新信息) [41][42][43][44] - 人类逻辑模型进步三阶段:逻辑自洽(整顿现有信息)→逻辑失洽(新信息导致旧模型失效)→逻辑变革(建立新模型) [45][48][50] - 建模需在逻辑层而非经验层进行 看不见的维度决定可见要素 [9][39] 行业应用启示 - 中国制造业可基于供应链优势(X轴)增加品牌化(Y轴)维度 通过打动人心实现价值升维 [33] - 品牌需触及用户真实需求(touch真用户) 实现心灵共振而非仅刺激多巴胺 [33] - 英伟达通过软硬结合二维模型构建壁垒 使AMD难以竞争 [26]
李善友:为什么是乔布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