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从英伟达到寒武纪,王紫敬带你对比中美AI价值链前瞻四大核心机遇

美国科技巨头市值增长与结构分析 - 美国最大的八家科技公司市值在2023年初至2024年末两年间增长超过10万亿美元 这一数字超过2024年德国(4.66万亿美元)与日本(4.03万亿美元)GDP的总和 [1][3][15] - 科技巨头市值占标普500总市值比例的35% 市值增幅贡献标普500总市值增幅的62% [3] - 英伟达成为全球首家市值突破4万亿美元的公司 当前市值4.4万亿美元 规模仅次于美国、中国、德国的GDP [3] 美国AI产业链价值分布 - AI产业链上游(半导体)公司表现最强 英伟达市值增长820% 博通市值增长330% [3][4] - 产业链中游(云服务与大模型)与下游(AI终端)公司表现相对偏低 微软市值增长79% 谷歌市值增长115% 特斯拉市值增长228% [3][4] - 美国AI产业价值增量主要体现在算力和算法基础 [4][17] 中国AI产业核心优势领域 - 数据优势:中国公共数据占全社会数据资源比例超过80% 大部分尚未开发 企业仅利用不足20%的数据已取得成果 [7][17] - 场景优势:AI应用行业进入快速成长期 中国在AI医疗、AI教育、AI能源、AI金融等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8][17] - 市场优势:中国拥有14亿多人口和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的超大规模内需市场 [10][17] - 制造业优势: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制造业比重达28.9% 在具身智能、低空经济、无人物流车等领域拥有绝对产业链优势 [12][18] 中美AI产业竞争与投资机遇 - 2025年国产AI大模型DeepSeek爆火引发中国科技重估叙事 中美在AI核心领域正面交锋 [4][17] - 东吴证券首席分析师王紫敬指出中美因产业链价值与战略选择不同 中国优势集中在数据、场景、市场、制造业四大领域 [5][17] - 中国需从A股5000多家公司中挖掘受益于四大优势的投资标的 [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