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2020年后美欧日财政政策从被动稳定器转向主动产业引导,聚焦半导体、国防等领域,财政扩张力度直接决定经济增长差异 [1][6][13] - 2026年美欧日将迎来财政集体扩张,美国通过《美丽大法案》减税及扩大国防支出,德国放宽债务刹车规则,日本预算创新高,财政宽松程度排序为德国>法国>美国>日本>欧元区 [3][34][38][43] - 财政扩张对2026年经济提振效果美国最显著(GDP增速提升0.6%),德国改善幅度最大(增速从0.1%升至0.9%),整体增速格局为美国2.0%>欧元区1.2%>日本0.5% [4][52][56] 财政政策转变背景 - 美欧日财政定位从周期稳定器转向主动产业引导,福利支出占比高(美国22%、欧洲46%、日本30%),但2020年后产业政策聚焦半导体、清洁能源、关键矿产、国防四大领域 [6][13] - 财政规则灵活性提升:美国两党对高赤字容忍度加大,日本基础预算盈余目标多次推迟(2018年延至2025年仍未达成),欧洲启用"国家逃逸条款"允许国防开支豁免赤字约束 [1][13][15] - 2019-2025年赤字率与GDP增速正相关,美国财政刺激最强(2019-2023年GDP增速较欧盟高4个百分点) [2][20] 美国财政扩张措施 - 《美丽大法案》延长减税规模3.9万亿美元,新增个人减税0.4万亿美元和企业减税1.1万亿美元,企业研发扣除、加速折旧、利息扣除永久化 [25][29] - 新增支出投向国防与移民驱逐,恢复企业资本开支加速器,化石能源、军工及资本密集行业最受益,2026-2028年赤字率升至7% [3][25][29] - 2025-2034年赤字增加3.4万亿美元,2026年财政提振GDP增速0.6个百分点 [25][52] 欧洲财政扩张措施 - 欧盟推出8000亿欧元重新武装计划,含国防开支豁免(成员国每年可新增GDP的1.5%国防支出豁免赤字约束)及1500亿欧元军事装备贷款 [34] - 德国放宽债务刹车规则,国防支出超GDP1%部分豁免,设立5000亿欧元特别基金(3000亿联邦直接投资、1000亿气候转型基金、1000亿各州分配) [3][34] - 2026年德国赤字率扩张0.5个百分点(欧元区整体仅0.22%),财政提振GDP增速0.9% [4][43][56] 日本财政扩张措施 - 2026财年预算达122万亿日元(2025年为115万亿日元),连续三年创新高,支出聚焦国防(目标升至GDP2%)、通胀补贴及能源转型 [38] - 自民党失去参议院多数党地位后财政更宽松,通胀补贴常态化(2024年能源补贴延至年底,2025年推新燃料补贴) [38] - 财政提振经济效果较弱(2026年仅提升GDP增速0.1%),主因补贴类支出乘数低 [52][56] 2026年经济影响预测 - 财政扩张对GDP增速提振效果:美国0.6%>欧元区0.2%>日本0.1%,美国受益于减税及国防支出,欧洲依赖国防开支,日本以补贴为主 [52][56] - 实际GDP增速:美国2.0%(2025年1.9%)、欧元区1.2%(2025年1.0%)、日本0.5%(2025年0.7%),德国增速改善最显著(0.1%→0.9%) [4][56] - 欧元区内部分化:意大利、西班牙受财政收缩规则制约,法国因紧缩计划面临政治风险 [43][66]
热点思考 | 财政“锦标赛”:美欧日,谁更积极?(申万宏观·赵伟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