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能扩张与总部建设 - 公司于9月1日开工超级工厂暨全球总部项目一期 总投资约18.93亿元 分两期建设智能化数字工厂及科研基地 [1] - 一期建成达产后预计年产5万台高性能工业机器人 全面达产后总产能预计达10万台/年 [1] - 项目占地101,565.86平方米 公司以3414万元竞得工业用地使用权 [1] 财务表现与业务结构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5.08亿元 其中机器人整机收入3.70亿元(占比76.11%)系统集成收入1.16亿元(占比23.91%)[3] - 系统集成业务收入同比下降57.00% 主要受欧洲汽车行业转型影响 [3] - 工业机器人销售量同比增长近20% 市场占有率从5.4%提升至5.5% [3] - 内销收入3.58亿元(占比70.39%)外销收入1.51亿元(占比29.61%)[3] 欧洲业务调整与资产优化 - 欧洲系统集成业务收入大幅减少55.87% 出现负毛利率 主要因汽车厂商投资延迟及订单取消 [3] - 全资子公司WFC以600万欧元(约5038万元人民币)出售GME 22%股权 今年6月曾以1953万欧元出售GME 51%股权 [5] - GME持续亏损:2024年营收3265.58万欧元 亏损622.55万欧元;2025年一季度营收948.46万欧元 亏损143.28万欧元 [5] 研发投入与技术突破 - 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超9000万元 新增40余名研发人员 重点布局AI融合及具身智能领域 [6] - 突破全面智能化机器人"卡脖子"技术 包括新型机器人开发、墨斗IDE及大衍数据平台 [9] - 与清华等高校联合研发 与华为云在具身智能领域深度合作 举办开发者大会构建开放生态 [9] 战略聚焦与市场拓展 - 聚焦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电子制造等战略行业 深挖通用工业应用 形成国产机器人战略生态联盟 [7] - 调整营销策略至喷涂等韧性较强行业 加快海外区域化运营以提升市场份额 [7] - 通过产能扩张满足喷涂等新兴增量市场需求 强化品牌影响力 [9] 行业趋势与技术演进 - 工业机器人正向"具身智能体"跃迁 通过多模态感知和实时动态建模突破预编程限制 [11] - 基于数字孪生和5G-MEC边缘计算 构建"云-边-端"协同智能集群 推动系统级生态重构 [11]
坚定长期主义,这家国产机器人龙头本体销量增20%,全球超级工厂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