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参股精控能源?隆基绿能能否逆袭

隆基绿能进军储能业务 - 全球光伏组件四巨头中唯一未涉足储能业务的企业隆基绿能计划进军储能业务 已参股苏州精控能源并与另一家储能企业就潜在收购进行接触[2][3] 战略转型与布局 - 公司此前主要发展氢能赛道 判断无法在储能市场形成绝对竞争力 因此转向与储能公司合作[4][6] - 2024年5月成立全资子公司武威储威新能源 经营范围涵盖储能技术服务 人事调整被视为加速光储融合战略的重要信号[6] - 公司不会涉足储能电芯制造 而是通过合作整合资源 已取得"一种储能系统和发电系统"专利授权[9] - 2018年就提出"光伏+储能将成为终极能源解决方案" 已实施缅甸光储微电网项目 并与易事特集团合作开发光储一体化解决方案[7] 合作对象精控能源 - 精控能源成立于2015年 核心技术全栈自研 覆盖iCCS、BMS、EMS、PCS、TMS等关键技术领域[11] - 连续五次入选彭博新能源财经Tier 1一级储能厂商名单 全球自有产能31GWh 全球并网量12GWh以上[11] - 股东包括阿特斯、大洋电机、固德威以及苏州高新、朝希资本等[11] - 参股精控能源体现对其实力和成长潜力的认可 可借助其技术、产能和资源积累加速战略布局[11] 行业背景与机遇 - 光储融合大势所趋 光伏行业面临周期性波动 储能赛道成为头部企业破局关键[9] - 阿特斯依赖储能业务 以31.42%的储能毛利率成为拯救光伏亏损的救生圈[9] - 储能行业相关政策逐步明朗 新能源全面入市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竞争逻辑从"价格内卷"转向"技术突围+价值竞争"[16] - 行业早期非理性扩张导致的估值泡沫已逐步释放 当前入局可规避前期高风险试错成本[16] - 众多光伏企业已探索出可行技术路径与商业模式 为后来者提供可借鉴方法论[16] 挑战与前景 - 部分跨界企业已淡出储能产业 公司可能已错过最佳布局时机[13] - 但当前入局或许正迎来战略窗口期 具备核心能力的后来者面临更健康的竞争环境[13][16] - 面临多家头部企业已确立市场地位的挑战 需实现快速技术突破和构建差异化优势[16] - 关键在加速构建"光伏+储能+智能调度"协同生态 将光伏渠道与品牌优势向储能领域延伸[17] - 全球光伏组件四巨头已在储能领域全面集结 行业可能引发新一轮内卷[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