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长三角头部城商行上半年实现资产规模高速扩张和业绩稳健增长 江苏银行以4.79万亿元总资产成为城商行第一 四家银行不良率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且保持营收净利双增 资产增长主要由对公贷款驱动 但零售业务增速放缓且资本充足率面临压力 [1][5][6][9][13] 资产规模与结构 - 江苏银行总资产达4.79万亿元 同比增26.99% 超越北京银行成为城商行第一 宁波银行和上海银行总资产分别为3.47万亿元和3.29万亿元 南京银行达2.90万亿元逼近3万亿元 [1][6] - 四家银行不良率表现优异:宁波银行0.76% 江苏银行和南京银行均为0.84% 上海银行1.18% 均优于行业平均水平 [1] - 资产扩张主要由贷款驱动:江苏银行贷款及垫款2.37万亿元(同比增18.79%) 宁波银行1.67万亿元(较年初增13.36%) 南京银行1.39万亿元(较年初增10.41%) [6] 营收与息差表现 - 营收排名:江苏银行448.64亿元(同比增7.78%) 宁波银行371.60亿元(同比增7.91%) 南京银行284.80亿元(同比增8.64%) 上海银行273.44亿元(同比增4.18%) [1][2] - 息差水平:南京银行1.86%最高 江苏银行1.78% 宁波银行1.76% 上海银行1.15% [4] - 股价表现:宁波银行年内涨23.18% 江苏银行涨16.48% 上海银行涨7.57% 南京银行涨5.79% [4] 对公业务驱动增长 - 江苏银行企业贷款增约3000亿元至1.63万亿元(去年全年增量仅2000亿元) 企业活期存款增1500亿元至6350.57亿元(增幅32.02%) [7] - 宁波银行公司贷款增1755.76亿元至9982.04亿元(增幅21.34%) 票据贴现增439.99亿元至1396.99亿元(增幅45.98%) 对公贷款日均规模同比增27.54% [8] - 贷款利息收入占比提升:宁波银行贷款利息收入354.46亿元 占全部利息收入67.71% [8] 零售业务增速放缓 - 零售贷款增速显著低于对公:江苏银行个人贷款增3.07%(对比对公增23.30%) 宁波银行个人贷款下降4.02% 上海银行个人贷款下降4.86% [13][14] - 零售存款以定期为主:江苏银行零售定期存款增1000亿元(增幅16.28%) 活期存款仅增80亿元 宁波银行定期存款增约500亿元 活期增约200亿元 [13] - 个人贷款不良率小幅上升:上海银行1.30% 南京银行1.43%(较上年末增0.14个百分点) [14] 资本充足与再融资 - 资产扩张导致资本充足率承压 江苏银行强调通过优化资产结构、稳定净息差和内源性利润积累补充资本 并关注政策导向和再融资机会 [11] - 宁波银行表示将统筹分红与内源性资本增长 依靠内源性资本支持发展 [11] 财富管理业务 - 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小幅增长:江苏银行31.86亿元(同比增5.15%) 宁波银行28.05亿元(同比增4.04%) 南京银行28.02亿元(同比增6.07%) 上海银行20.60亿元(同比下降5.96%) [14][15] - 南京银行代销中收实现5.5亿元 增速超25% [15]
江苏银行晋升城商行新“一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