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AI技术正在系统性重塑保险行业的运行逻辑,从效率工具升级为战略中枢,深度融入产品设计、服务流程和风险管控,实现科技赋能与保险初心的同频共振 [1][2][4] - 保险行业在粗放式增长与经营压力下亟需技术驱动转型,AI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生成式模型等技术重构保险价值链 [4] - 生成式AI有望为保险业带来700亿美元生产力提升,金融行业大模型落地加速,但保险领域相较银行等金融同业仍存显著差距,预示通过算法优化与场景创新可释放增量空间 [5][9][18] - AI应用覆盖核保、理赔、风控、客户服务等保险全价值链,具备短周期、轻量化、强适配的特征,是保险业应对效率瓶颈与客户体验升级需求的关键技术路径 [22][27] 市场规模与增长 - 中国保险业原保费收入从2019年的4.3万亿元以6.0%的年复合增长率增至2024年的5.7万亿元,2024年保费增速已回升至11.2%,预计2026年原保费收入将突破6.3万亿元 [5] - 寿险依托储蓄需求保持核心地位,财产险受益于新能源车险渗透率提升稳健增长,健康险及意外险在政策支持下贡献增量 [5][6] - 保险业科技投入持续高速增长,年增速14.6%,显著超越保险市场整体规模扩张水平,2025年行业科技总投入将突破670亿元,其中前沿技术研发板块以22.5%的年均复合增长率持续扩容 [5][14] - 从前沿技术投入结构来看,大数据、云、AI投入居多,未来AI与大数据结合将全面优化业务模式 [14] 技术应用与赋能 - AI技术体系以数据驱动为核心、算法模型为工具,通过机器学习(ML)、大语言模型(LLM)等技术实现保险业务流程的自动化、决策的智能化与服务的个性化 [22] - 边缘计算(EC)应用于实时数据处理和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如UBI车险和反欺诈模型训练 [23] - 机器学习(ML)包括深度学习(DL)、强化学习(RL)、联邦学习(FL),应用于智能定损与核保、智能客服、动态定价优化 [23] - 判别式AI(DAI)如卷积神经网络(CNN)、循环神经网络(RNN)应用于图像分类与损伤评估、时间序列分析与风险预测、风险评分与欺诈监测,具体场景包括智能理赔和精准定价 [23] - 生成式AI(GenAI)包括自然语言处理(NLP)、大语言模型(LLM)、生成对抗网络(GANs)、变分自动编码器(VAE),应用于智能客服与顾问、自动化保单生成、训练欺诈监测模型、客户画像生成、精准营销、营销自动化 [23] - 知识图谱(KG)应用于客户画像与风险关联分析,如反欺诈网络构建 [23] - 计算机视觉(CV)应用于图像与视频分析,如自动化理赔和健康核保 [23] 业务场景落地 销售 - AI驱动保险销售环节从传统的"人海战术"向精准化、智能化、个性化演进,从单点工具转向覆盖获客、需求分析、产品推荐到销售促成的全流程智能体系 [33] - 推动销售模式从传统的"产品推销"向基于客户需求的"全生命周期风险管理解决方案"转型 [33] - 生成式AI与垂直知识的融合将显著提升服务的个性化与精准度,"人机协作"模式推动代理人向专业风险顾问转型 [33] 核保 - AI应用呈现多技术融合、数据驱动、全流程自动化的特点,提升运营效率、强化风险控制、优化客户体验、推动模式创新 [36][37] - 通过移动端智能交互系统自动采集客户健康声明、基本信息等投保资料,支持语音输入与视频资料上传,减少人工录入误差 [37] - 对医疗票据、体检报告、手写病历等非结构化文档进行自动化解析,提取关键信息转化为结构化数据 [37] - 动态风险画像对医疗文本进行语义分析,提取风险因素,结合历史赔付数据生成客户动态风险画像 [37] - 接入智能穿戴设备实时健康数据,通过强化学习预测未来健康风险,实现从"静态评估"到"动态预警"的升级 [37] - 智能合约将保险条款转化为可执行的智能合约逻辑,自动匹配客户条件识别标准体、次标准体或拒保对象 [37] - 对标准化核保案例实现AI全自动实时决策,缩短核保时效至分钟级,复杂案例采用人机协同模式 [37] - 通过知识图谱分析客户关联关系、历史投保记录,结合语音情绪识别技术实现欺诈行为的事前预警 [37] - 将监管规则编码为AI可执行逻辑,自动校验投保资料符合条款要求,降低合规风险 [37] - 应用技术包括OCR识别技术、NLP与大模型技术、区块链技术、联邦学习、隐私计算 [37] 理赔与后服务 - AI实现从报案、查勘、定损到核赔、支付的全流程赋能,通过多模态识别、知识图谱、联邦学习等技术提升理赔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并优化客户体验 [38] - 在后服务环节推动客户保全、服务升级的精准化,通过生态协同构建"保险+服务"的闭环,创造新的价值增长点 [38] 办公助手 - 融合AI技术与自动化工具的内部办公支持系统,优化保险公司内部流程、整合信息资源、辅助决策制定 [41] - 聚焦内部运营效率提升与质量优化,解放人力资源,使员工专注于更具创造性和战略性的工作 [41] - 涵盖内部流程自动化、信息整合分析、决策支持与风险控制等场景,实现人机协作 [41] 投资与资产负债优化 - AI助力保险行业全面优化资产负债表,渗透保险价值链负债端与投资端核心业务全流程 [28] - 负债端覆盖产品设计到运营管理各关键环节,借由AI技术优化流程、精准服务 [28] - 投资端围绕资产配置、投后管理等全链条,以数据处理与智能模型辅助决策、管控风险 [28] - 在负债端提升需求洞察与服务效率,投资端加速数据处理、降低人工成本,大模型在投研分析等间接领域展现价值 [28] 中后台管理 - AI应用集中于技术与业务场景的深度融合、风险防控的前置化布局以及决策支持的智能化升级 [30] - 风险管控领域突破传统抽样审计局限,通过知识图谱与实时计算技术实现风险的全链路穿透监测 [30] - 合规管理从人工解读升级为政策智能适配与动态响应,提升风险识别的精准度与响应速度 [30] - 资源管理与决策支持方面,数据中台的智能化建设推动客户画像动态更新与资源配置优化 [30] 发展趋势 - 保险业AI应用从单点工具性应用向集中化智能体中台转变,从"效率工具"向"战略中枢"升级 [55][57] - 生成式AI技术推动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等能力整合,形成覆盖全业务流程的智能决策中枢 [57] - 中台化设计通过标准化接口和模块化架构,使AI能力灵活注入各环节,同时实现数据反哺模型优化 [57] - AI驱动保险产品与服务深度融合,构建跨行业生态网络,从传统"产品销售"模式向"保险+服务"生态化转型 [59] - 保险产品与健康管理、风险预防等服务深度融合,提升客户黏性与长期价值 [59] - 保险企业通过AI技术与医疗、养老、汽车等领域服务商建立连接,构建跨行业服务生态,从"保费收取者"转变为"综合服务提供商" [59] - AI在保险风控与合规领域的应用呈现"双面性",一方面多维度数据整合与算法优化显著提升反欺诈效率与风险定价精度,另一方面算法偏见可能引发承保公平性争议,数据隐私保护漏洞带来合规风险 [61] - 区块链与AI的技术融合通过分布式存储与加密机制增强数据安全性与透明度,但需构建完善的AI伦理框架与数据安全治理体系 [61] 典型案例 i云保 - 专注于赋能保险从业者的科技服务提供商,打破传统保险代理的"金字塔结构",采用扁平化管理模式,结合AI技术实现从产品设计、营销推广、风险控制到客户服务的全链条赋能 [44] - 在销售环节打造"活水计划"、"恒星计划"、MPRC行销培训系统等创新应用和培训体系,将科技覆盖代理人售前、售中、售后和培训全过程,实现保险销售行为的全流程数智化支持 [44] 平安人寿 - 保险业全链路智能化转型的标杆,2025年提出"S4C"理念,强调业科融合、创新协同 [46] - 通过垂域模型训练、多模态交互技术与隐私计算平台,实现从销售机器人、秒级核保到智能反欺诈的全流程改造,推动保险服务向"实时响应、精准定价、主动风控"的AI原生范式跃迁 [46] 商涌科技 - 以数智医疗技术为核心的健康保险科技公司,基于AI智能体自我决策和无约束自学习推理平台形成智能决策闭环,集成大模型、深度学习、知识图谱、联邦学习等技术 [49] - 结合专业的医疗健康管理能力,推动商保从单一的理赔支付向主动的生命健康管理转变,提高患者生命健康质量、降低医疗成本 [49] - 与百余家保险公司及平台建立合作关系,累计服务500多款人身险产品,为超过8000万人提供健康险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 [49] 众安信科 - 国内领先的保险数智化转型服务商,自2023年起深耕AI大模型在保险行业的落地实践,构建覆盖保前、保中、保后及中后台管理的全链路AI应用体系 [52] - 通过产品开发助手、销售机器人、智能核保辅助、理赔欺诈识别、数字人营销等核心能力模块,结合知识工程、提示词优化及模型微调等技术手段,实现全流程智能化改造 [52]
2025年保险行业AI应用全景洞察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