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整体格局 - 2025年第二季度全球前十大晶圆代工厂合计营收417.2亿美元,环比增长14.6%,表明半导体行业已走出周期底部并进入复苏阶段 [1][2] - 行业呈现“一超多强”格局,台积电以70.2%的全球市场份额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而其他厂商份额被稀释 [1][2][3] - 行业分化加剧:先进制程厂商独享超额利润,成熟工艺厂商处于修复周期,地缘政治因素重塑全球供给版图 [1][3][13] 台积电表现 - 第二季度营收302.39亿美元,环比增长18.5%,市场份额达70.2%创历史新高 [1][2][4] - 上半年合计营收556亿美元,毛利率58.7%,净利润240亿美元,利润规模超过其他九大厂商总和 [4][18] - 增长动力来自3nm制程(Q2贡献24%营收)和先进封装(CoWoS产能紧缺),7nm以下节点合计营收占比超70% [4][11][15] - 人工智能相关业务贡献约三分之一收入,CoWoS产能成为AI芯片出货瓶颈,订单已排至2026年 [4][15][16] 其他厂商表现 - 三星Foundry第二季度营收31.59亿美元(环比增9.2%),但市场份额降至7.3%,受困于3nm GAA良率问题和对华出口限制 [2][5][11] - 中芯国际第二季度营收22.09亿美元(环比降1.7%),市场份额从6.0%降至5.1%,虽稼动率达92.5%但面临折旧与定价压力 [2][5][17] - 联电、格芯等特色工艺厂商保持稳健:联电毛利率27.7%,格芯毛利率23.3%,依靠特定工艺维持现金流 [5][7] - 大陆二线厂商分化:晶合集成扭亏为盈(上半年净利3.3亿元),华虹毛利率10.1%,力积电亏损44亿新台币 [6][17] 技术发展趋势 - 行业竞争焦点从晶体管尺寸转向先进封装能力,CoWoS、SoIC等三维封装方案成为AI芯片标配 [9][15] - 3nm制程快速渗透,2nm制程将于2025年底量产(台积电)和2025年下半年量产(三星) [11][15][16] - 成熟制程进入结构性修复阶段,28/40/55nm平台订单回暖,但价格弹性有限 [12] 地缘政治影响 - 全球产能配置呈现“美国阵营-中国阵营-韩国困境”三分格局:美国系厂商(格芯、Tower)强调本土化制造,中国大陆系厂商受国产替代支撑但面临盈利压力,三星受对华出口限制冲击 [13] - 在地化生产趋势加速:台积电在美日建厂,格芯在美扩大投资,中国厂商强化自主化 [13] 未来展望 - 下半年三大看点:台积电CoWoS产能扩充(计划涨价5-10%)、三星2nm工艺量产赌注、大陆厂商盈利拐点 [15][16][17] - 台积电统治力将持续强化,行业格局演变为“台积电+若干特色工艺厂”模式 [18] - 成功企业需具备“先进制程+先进封装+客户绑定”的综合能力,而非单一技术优势 [18]
晶圆代工,分化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