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慕尼黑车展观察 | 中日韩电池产业,竞逐订单、产能、回收

欧洲电池本土化进展 - 欧洲车企电动化依赖中国供应链支持 例如大众与小鹏合作 大众与国轩高科联手 宝马/奔驰与亿纬锂能合作 宝马2012年向宁德时代下单[5] - 大众成立PowerCo计划在德国/西班牙/加拿大建厂 但面临资金压力 萨尔茨吉特工厂选择与国轩高科共建[6][8] - 奔驰采用合资+外购策略 联合Stellantis/道达尔成立ACC 法国工厂2023年投产初期产能13GWh 计划扩至40GWh 德国/意大利工厂获法德政府13亿欧元补贴[8][9] - 奔驰向韩国LGES下发超150GWh电池订单[10] - 雷诺向LGES/宁德时代采购磷酸铁锂 同时扶持法国Verkor工厂 计划2026年初投产 2028年产能16GWh 其中12GWh供应雷诺[10] - 欧洲电池联盟2023年7月为六大项目投8.52亿欧元 覆盖ACC/Verkor[11] - 保时捷2023年8月放弃自研电池计划Cellforce 因中美豪华电动车销量低于预期[12] - 比亚迪计划在欧洲独立生产固定储能和汽车电池[13] 中国电池企业欧洲战略 - 宁德时代在欧洲发布神行Pro磷酸铁锂电池 续航/快充/耐低温(零下20度20分钟增410公里续航)/安全(搭配NP3.0技术)全面竞争三元电池[17] - 亿纬锂能展示LMX技术 低温运行窗口拓展至-20℃ 能量密度205Wh/kg 循环寿命超5000次[17] - 宁德时代推出长寿命版本(12年或100万公里 20万公里衰减率9%) 针对欧洲汽车租赁市场[19] - 宁德时代推出磐石底盘技术 支持新车开发周期缩短至12-18个月[20] - 宁德时代改造匈牙利德布勒森工厂 将三元产线切换为磷酸铁锂 新增两条磷酸铁锂产线 并考虑布局钠电产能[22] - 国轩高科调整国内大众标准电芯项目 将28GWh中的16GWh调整为磷酸铁锂动力电池[22] - 亿纬锂能发布Omnicell大圆柱电池 展示数字电池护照[24] - 宁德时代承诺2042年实现一半新电池生产不依赖原生矿产[24] 成本竞争新规则 - 欧洲电池生产成本包含能源/劳工/合规/循环经济等综合因素 宁德时代德国工厂总生产成本比中国高40%[28] - 技术路线存在方形磷酸铁锂与大圆柱三元电池之争[28] - 磷酸铁锂在欧洲回收经济性不如三元锂电池(三元锂回收利润率4.73% 磷酸铁锂仅1.85%)[32] - 大圆柱电池阵营(LGES/亿纬锂能等)看到机会窗口 亿纬锂能大圆柱电池能量密度提升15% 阻抗降低60% 钢壳强度550MPa[30] 循环经济布局 - 欧洲面临电池回收基础设施不足问题 英国约23500块报废电池中90%被存放而非回收[35] - 中国供应链企业布局欧洲回收网络:亿纬锂能设回收网点 华友循环与法国苏伊士合作 格林美2023年与匈牙利政府/苏伊士共建回收网络[35] - 宁德时代计划将中国"换电+电池回收技术"引入欧洲[35] 产能与需求博弈 - 欧洲电动车需求摇摆不定 宁德时代匈牙利工厂一期规划40GWh产能 但先期改造两条LFP产线试探市场[37] - 宁德时代建立风险对冲机制:若欧洲需求变化 铁锂产品可转向中国市场供应 并与汽车合作伙伴建立相互保障机制 每周监控市场变化[37] - 欧洲混合动力和纯电小车单车带电量不高 电池需求呈渐进式而非爆发式[38] 产业联盟竞争 - 韩国采用国家队模式:现代汽车联合LGES/三星SDI/SK On成立电池安全联合工作组 聚焦安全专利/数字电池护照等五大领域 并共享专利权[42] - LGES与日本松下在欧洲创立专利联盟"郁金香" 管理超5000项电池专利[42] - 中国企业出海模式:电池端单打独斗但供应链跟随 形成移动生态系统[42] - 中国供应链提高产线自动化率以减少对欧洲昂贵人工的依赖[43] - 中国企业投资摩洛哥(掌控全球超70%磷矿储量):国轩高科布局电池产能 中科电气/海亮股份规划负极与铜箔 构建近岸供应链[44][45] 技术路线竞争 - 磷酸铁锂路线在欧洲面临成本优势被削弱风险 因本土生产削弱规模效应和供应链效率[29] - 大圆柱电池具备标准化和生产工艺革新优势 在欧洲新起跑线上有机会与方形电池竞争[30] - 宝马/奔驰等车企看好大圆柱电池未来兼容其他架构(如磷酸铁锂)的潜力[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