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贝恩放手、东阳光进入,或成全秦淮走上REITs筹备之路?

文章核心观点 - 秦淮数据中国区业务以280亿元现金完成出售 由深圳市东阳光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牵头组成的银团收购 此次交易为IDC行业带来估值参考 并可能推动险资进入该领域 同时为秦淮数据REITs筹备扫除障碍 [2][3][9][10] 收购背景与交易结构 - 秦淮数据中国区业务以280亿元现金出售 收购方为深圳市东阳光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牵头 联合保险投资机构与地方政府基金组成的银团 [2][3] - 此前贝恩资本曾收到润泽科技42亿美元(约300亿元人民币)的约束性报价 但最终未达成交易 [6] 收购方东阳光的优势 - 东阳光2024年总营收达121.99亿元 同比增长12.4% 2025年上半年营收达71.24亿元 现金储备和融资能力较强 [7] - 东阳光背靠国资 有利于数据主权安全 且稳定的资本能支持秦淮发展扩大 [6] - 东阳光在电子新材料、化工新材料等领域有技术积累 尤其在绿电资产和液冷核心材料方面 能与秦淮数据形成技术互补 [3][8] 交易对秦淮数据的意义 - 此次交易为秦淮数据REITs筹备扫除障碍 此前受外资控股限制 无法参与国内REITs市场 [2][4] - 东阳光的国资背景和技术积累 能为秦淮数据提供稳定的资本和技术支持 助力其应对IDC行业挑战 [6][8][19] IDC行业估值与金融化趋势 - 秦淮数据此次收购的EV/EBITDA约为13倍 被视为合理价值区间 而A股上市IDC公司普遍在20-30倍 估值偏高 [10] - 险资开始进入IDC领域 此次收购中出现险资和地方国资的影子 显示该类资产逐渐得到认可 [9][10] - IDC行业属性更匹配REITs对于"成熟不动产+稳定现金流"的核心要求 万国数据和润泽科技的REITs项目公众认购倍数达三四百倍 一日售罄 [12] 秦淮数据的核心竞争力与挑战 - 秦淮数据通过技术创新获取头部大客户信任 如字节跳动曾为其贡献82%的收入 但近年营收增速放缓 2024年相比2022年增长32.86% [14] - 过度依赖头部客户 未来能否留住核心客户是影响盈利稳定性的关键问题 [15] - 合约到期压力临近 2017-2018年达成的十年期合约陆续到期 算力市场超大规模受众有限 [18] - 技术研发曾受资本限制 贝恩资本不赞成公司进入发电行业和装备制造行业 导致技术研发更多与供应商共创 [18] 行业协同与市场影响 - 东阳光与秦淮数据的结合 在能源和液冷技术方面存在协同效应 但两者基因不同 最终合并效应有待观察 [8] - 东阳光收购秦淮数据后 股价在公告发布前三个月累积上涨165.79% 显示IDC对二级市场的带动效用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