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马斯克最新访谈:机器人、星链、星舰、AGI,AI时代的终极野心

特斯拉机器人 - 机器人成功需解决三个核心挑战:灵活度接近人手的机器手、理解物理世界的能力以及实现量产 [5] - 特斯拉机器手采用仿生设计,将驱动关节的致动器置于小臂,通过肌腱式绳索控制手指,以复制人手27个自由度的灵活性 [6][7][9] - 机器人的“大脑”需能理解物理世界并进行复杂环境决策,特斯拉凭借FSD驾驶数据、X平台行为数据及全球最大AI算力集群在此领域暂时领先 [11] - 推出新一代AI5芯片,算力为AI4的8倍,结合算法效率提升5倍,总性能提升40倍,将优先用于FSD,再应用于机器人 [11] - 量产目标是达到100万台,届时成本可降至2-2.5万美元,其中AI芯片成本约6000美元,实现产业化 [13] 自动驾驶 - 坚持纯视觉技术路线,拒绝视觉与激光雷达融合方案,以避免信号冲突导致研发积累需推翻重来的风险 [14] - 技术路径选择被视为生死抉择,决策机制启示为跟随最聪明的技术决策者,并评估错误代价 [14] 星链 - SpaceX以170亿美元收购EchoStar,旨在获取两个能实现卫星与手机直连且信号可穿墙的特定频段 [14][16] - 计划与苹果、三星等手机厂商合作改造芯片以接收新频段,预计两年后可直接成为全球运营商,用户全球无需换SIM卡或开漫游 [16] - 截至2023年底,中国建设337.7万个5G基站花费7300亿元人民币仍覆盖不全,而星链计划发射42000颗卫星,按每颗60万美元计算总成本约252亿美元(约1800亿元人民币),即可实现全球覆盖 [18] - SpaceX在2024年完成134次发射,超过全球其他公司发射总和,形成对传统运营商的降维打击 [20] 星舰 - 轨道级完全可回收火箭被视为人类历史上最难的工程问题之一,其完全可回收性意味着革命性的成本降低 [20] - 技术难点集中于星舰本体的隔热瓦材料,需满足耐高温、轻质、不导热、防雨及可重复使用等要求,以实现“两小时内再次发射”的目标 [21] - 时间表规划为:2026年开始回收测试,2027-2028年实现完全可回收,2030年前后建成太空高速公路,25-30年内在火星建立自给自足基地 [24] 超级人工智能与商业战略 - 预测超级人工智能(AGI)可能在三年左右出现,表明AI红利在未来三年将持续释放 [26] - 商业逻辑核心为设定宏大目标,在实现过程中颠覆多个行业,并将收益再投入更大目标,形成正向循环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