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的硬件战略布局 - OpenAI正通过挖角苹果关键人才来构建硬件能力,涉及设计师、硬件工程师、可穿戴设备专家等角色[3] - 公司以约65亿美元收购由苹果前首席设计官Jony Ive创立的硬件公司io Products,补齐产品化短板[7] - 在过去数月吸引数十名前苹果员工加入,涵盖AirPods音频架构到Apple Watch微型化工艺等核心技术领域[10] 供应链与制造能力构建 - 与苹果供应链重要合作伙伴立讯精密签订合作协议,量产"口袋大小、具备上下文感知"的AI设备[12] - 同时与歌尔声学就音频组件展开合作,进入苹果的代工网络体系[12] - 与博通和台积电接触,计划最早2026年量产自研推理芯片,实现软硬结合的全链路控制[12] 对苹果生态系统的潜在冲击 - 若OpenAI率先推出功能强大的智能眼镜,凭借实时翻译、智能导航等AI交互技术,可能分流苹果潜在用户[15] - 公司计划构建以AI为核心的生态系统,打破传统软硬件界限,为开发者提供全新开发模式[19] - 这种AI原生交互方式可能降低用户对苹果生态系统的依赖,关键在于实现"超越苹果"的创新交互[20] AI公司商业模式演变 - 自研硬件被视为OpenAI的第二增长曲线,从纯软件订阅转向硬件+订阅的持续收入模式[23] - 这种转变可能改写AI公司的命运走向,探索出新的商业路径[4] - 与移动互联网时代芯片厂商与手机厂商的对决类似,AI时代软硬结合可能成为可行路径[22] 国内外AI公司发展路径对比 - 国内AI公司如智谱和MiniMax仍选择与硬件厂商合作,将AI能力作为补充赋能现有硬件形态[24] - 自研硬件对国内企业最大挑战在于供应链能力,大胆创新可能面临较高风险[24] - 国内AI公司与OpenAI在商业化阶段存在差异,C端路线尚未跑通的情况下难以复制硬件战略[25]
OpenAI想杀入苹果“腹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