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雷军:押上家底,造车造芯

核心观点 - 小米集团通过持续投入底层核心技术 坚定从互联网公司向硬核科技公司转型 核心突破体现在汽车与芯片领域[3] - 公司采取"手机×AIoT"生态协同战略 通过硬件、软件与服务深度融合构建竞争护城河[8][14] - 高端化转型取得阶段性成果 产品价格带突破与技术创新共同推动品牌价值重构[10][11] 战略转型 - 2020年启动"触及灵魂深处的大反思" 决定押注造车和造芯两大核心领域[3][5] - 过去五年累计研发投入超1000亿元 研发人员占比达48.6% 绝大部分流向芯片与汽车领域[6] - 战略升级体现为手机、汽车、芯片三大业务协同:芯片提供底层算力 汽车反哺智能座舱技术 手机串联智能生活场景[8] 业务突破 - 小米SU7 Ultra售价达50-60万元级别 市场热度超预期 成为高端化战略标志性产品[10] - 小米17系列采用"加量不加价"与"定位上探"双路径 全系搭载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处理器 采用第三代3nm工艺与4.6GHz主频[10] - 澎湃OS3系统实现与平板、家电等产品的无缝协同 智能工厂投产扭转"组装厂"刻板印象[11][14] 资源管理 - 核心策略为"找人和攒钱":通过内部提拔与外部招募解决高端人才短缺 聚焦半导体研发与汽车工程技术人才[13] - 将资源积累比喻为"集中精力办大事" 以应对造车与造芯的长期投入需求[13] - 强调复盘机制的重要性 通过从失败中汲取教训优化决策流程[13] 生态布局 - 产品矩阵包括小米17系列、平板8系列及高端家电新品 跳过"小米16"命名直接对标iPhone17系列[14] - 生态协同逻辑借鉴苹果模式:硬件、软件与服务深度融合构建护城河[8] - 高端音箱等家电新品完善"科技家电"序列 提升生态整体价值[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