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与组织架构调整 - GE医疗中国区在2025年9月中旬同时进行业务架构优化和核心管理层更替 [2] - CT业务线的销售、市场与支持岗位启动调整,涉及人员规模达数百人,MR业务线调整幅度相对较小 [4] - 公司官方否认“10%裁员”的猜测,强调此次调整为“非裁员性质”,旨在提升组织效率,中国区员工总数仍维持约7000人 [4] - 行业分析认为调整背后涉及对业务结构的重新评估,以及资源可能向高端CT和MR国产化方向倾斜 [4] 核心管理层变动 - 原中国区首席财务官兼渠道管理副总裁Richard Li因家庭原因将于10月底离任 [5] - Jennifer Lu接任中国区CFO,其加入被视为强化财务职能的“本地经验+跨国统筹”能力 [5][6] - 90后高管Eric Yu被任命为中国超声业务线总经理,拥有超过30年财务与跨国管理经验,曾任职于强生等公司 [7] - Eric Yu将常驻上海并向亚太区总裁汇报,此次人事变动正值公司全球图像引导治疗与超声业务整合为统一大事业部之际 [7][9] 中国市场运营与财务表现 - 2024年GE医疗中国区营收为24亿美元,占全球总营收的12%;2025年上半年中国区营收为11.6亿美元,同比下滑约2%,全球占比降至约11% [15] - 公司在中国设有六大生产基地,员工总数约7000人,保持稳定 [15] - 营收放缓受医疗反腐运动导致部分公立医院设备采购冻结,以及美中新关税政策影响,预计2025年因关税损失高达5亿美元收入 [15] - 本土企业如迈瑞医疗、联影医疗在高端影像市场的合计份额从2020年的约20%提升至2025年的35%以上,压缩外资品牌增长空间 [15] 本土化战略与产能布局 - 无锡超声大中华区总部项目于2025年3月奠基,按“一圈三中心”模型建设创新中心、服务中心与客户体验中心 [10] - 无锡基地是GE医疗全球唯一覆盖全系列超声产品设计-研发-制造的中心,承担全球约40%的超声主机产能,探头年交付量达150万支,探头产能占比估算超60% [12] - 主机生产线装配节奏为每4.5分钟一台 [12] - 在人事与业务调整的同时,公司仍保留包括超声在内的多个在华项目与招聘计划 [18] 行业竞争与外资企业动态 - GE医疗的调整并非孤例,飞利浦2025年上半年中国区营收为5.79亿欧元,同比下滑11%,CEO预计中国销售占比将从2020年的13%回落至10%左右 [16] - 飞利浦股价在财报披露后大跌13.67%,公司计划在2023-2025年间节省25亿欧元成本,并强化本地供应链以应对关税风险 [16] - 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进入结构重构期,外资企业面临本地政策、技术竞争与合规经营的多重挑战,普遍采取“聚焦+调整”的组合策略 [17] 战略评估与未来走向 - 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称,公司正与顾问机构合作,评估包括出售中国区股份在内的多种战略选项 [2] - 公司尚未就“出售股份”发布官方公告,也未公布合作对象或时间表 [18] - 未来股权结构是否调整、是否引入本地合作伙伴、或是否聚焦特定业务板块进行收缩或转型,仍处于评估期 [17]
GE医疗中国区集中调整!业务、人事与股权三线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