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议核心模式与结构 - 协议采用“股权换采购”模式,将价值高达900亿美元的GPU硬件供应转化为股权激励机制,是一种结构性创新 [2] - 协议本质是一种金融工具,将硬件销售转化为股权配置,将AMD的长期估值与OpenAI的基础设施增长直接挂钩 [2][3] - AMD向OpenAI发行了以每股0.01美元行权价购买至多1.6亿股AMD股票的认股权证,作为交换,OpenAI将采购和部署多达6吉瓦的AMD Instinct系列GPU [2] - 若AMD股价涨至600美元,OpenAI持有的1.6亿股总价值将达960亿美元,约等于协议中硬件设备价值,相当于OpenAI可能免费获得10%的股份 [2] 协议设计细节 - 认股权证设计功能等同于基于业绩的股权激励,而非传统股权稀释,AMD无需放弃治理控制权 [4] - 股权解锁与两大动态变量绑定:OpenAI后续的GPU采购量以及AMD的股价 [4] - 首批股权与首批1吉瓦的MI450系列GPU部署挂钩,将于2026年下半年开始,硬件交付并被接受后股权即告归属 [4] - 协议有效期至2030年10月,未归属股份将自动作废,AMD保留了反稀释和转让限制条款 [4] 对AMD的战略与财务价值 - 协议是一种创新的客户获取方式,将传统的前期折扣成本转化为与未来业绩挂钩的股权成本 [6] - 为AMD锁定了至少1吉瓦的确定性收入,并将其下一代数据中心GPUMI450系列和Helios平台推向市场,获得关键旗舰客户和市场验证机会 [6] - 消息发布后,AMD周股价飙升近24%,即使考虑股权稀释,6吉瓦需求带来的企业价值提升远超新增股份发行的影响 [3][6] 对OpenAI的战略与财务价值 - 协议为OpenAI在供应紧张的市场中确保了非英伟达硬件的稳定来源,实现供应商多元化 [6] - 创造了一条潜在的“自筹资金”路径,认股权证升值可资助后续GPU采购,减少直接资本支出需求 [2][6] - OpenAI只有在实际采购并部署AMD硬件,且此举推动AMD业务增长获得资本市场认可时,才能获得全部股权收益,形成共生关系 [4] 行业影响与新范式 - 交易标志着AI算力正从单纯资本支出演变为可被金融化、证券化的资产类别,可能重新定义AI基础设施融资方式 [2][8] - 展示了与英伟达不同的生态系统构建范式:AMD模式将客户的“消费行为”转化为“投资行为”,激励客户通过扩大采购分享供应商成长红利 [8] - 这种模式可能对资本实力不及顶级巨头、但寻求与半导体伙伴深度结盟的AI公司和云服务商更具吸引力 [8] 潜在风险与不确定性 - 协议细节存在不透明之处,公开文件隐去了关键的股权归属时间表和具体技术触发条件 [10] - 6吉瓦的目标是上限而非硬性承诺,OpenAI的约束性承诺仅限于首批1吉瓦部署,后续采购取决于未来业务需求 [12] - 执行风险是AMD面临的最大挑战,交付大规模GPU集群需在未来数年内维持稳定的供应链,包括晶圆代工产能、基板和高带宽内存供应,任何环节中断都可能导致交付延迟 [12]
“股权换采购”--AMD与OpenAI的协议是“半导体历史上罕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