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 嘉士伯集团在收购重庆啤酒后,其战略重心明显从重庆南移至广东佛山,多项承诺未兑现[5][13] - 公司对重庆市场及民族品牌山城啤酒存在“虚与委蛇”的商业背弃行为,品牌被边缘化[5][6][21] - 山城啤酒销量从嘉士伯控股前近100万吨暴跌至2023年不足10万千升,市占率从95%降至不足3%[17][18] - 嘉士伯近期提出的新承诺受到广泛质疑,因其旧承诺尚未履约[22][23][27] 战略重心南移与承诺落空 - 嘉士伯曾向重庆市政府承诺将中国区管理总部迁至重庆、设立亚洲研发中心、保留并发展山城品牌等五大承诺,但兑现度极低[10] - 公司中国总部一直在广州,2022年将上市公司重庆啤酒办公地址从重庆迁至广州[11] - 2024年8月嘉士伯在佛山建成总投资29亿元、年产能50万千升的生产基地,超过重庆工厂产能[11] - 公司追加投资5亿元将亚洲研发中心落户佛山,并向佛山公司增资6亿元,资金持续南移[11][12][13] 山城品牌被边缘化 - 山城啤酒诞生于1958年,2006年品牌价值超60亿元,曾是重庆轻工业“五朵金花”之首[16] - 嘉士伯控股后战略转向高端化,主推嘉士伯、乐堡等国际品牌,山城啤酒被定位为经济型产品,营销资源断崖式削减[18] - 经销商反映销售嘉士伯、乐堡的终端被禁止销售山城啤酒,否则面临断供风险[18] - 山城啤酒已连续8年缺席重庆国际啤酒节,本土化推广全面停摆,财报中不再单独披露其销量[19][20] 新承诺的舆论质疑 - 嘉士伯近期提出以“AI+”赋能重庆食农产业,但舆论质疑其旧承诺未兑现,新承诺可信度低[22][23] - 重庆消费者因山城啤酒被雪藏事件对嘉士伯契约精神产生强烈不信任,全网曝光量上亿[27] - 外资企业需在国货崛起背景下真正尊重本土品牌价值,而非虚与委蛇[24][25][28]
三大质疑,拆穿嘉士伯“以重庆为家”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