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 韩国私募基金MBK Partners通过其海合安文旅平台,以困境投资策略抄底收购中国陷入经营困境的文旅资产,并通过对项目进行本土化改造和精准运营,使其迅速扭亏为盈,反映出外资对中国文旅市场长期前景的信心以及其成熟的商业逻辑 [3][7][27][41] 华谊兄弟电影世界的兴衰 - 苏州华谊兄弟电影世界是华谊兄弟“去电影化”战略下重要的实景娱乐项目,于2018年开业,总投资额达35亿元,占地690亩,规划开发长达7年 [10][15] - 项目运营公司从2018年至2020年连续三年亏损,亏损额分别为1.34亿元、1.62亿元和0.93亿元,最终在2024年进入破产重整并被全资收购 [6][16][17] - 华谊兄弟自身从2018年开始亏损,至2024年累计净亏损达到82亿元,“去电影化”策略被指失误 [18] 项目失败原因分析 - 项目失败的核心原因在于其依赖的华谊兄弟电影IP(如《非诚勿扰》《集结号》)热度难以持续,且多为面向成年人的题材,不具备迪士尼IP“老少通吃”的广泛吸引力,导致游客不买账 [22][26] - 国内企业普遍存在重硬件建设、轻内容孵化和长期品牌塑造的问题,试图复制房地产行业逻辑,但文旅项目投资大、回本周期长,需要长线布局的耐心 [19][20][26] 韩国资本的困境投资策略与成效 - MBK Partners擅长困境投资,即折价买入陷入经营困境但有潜在价值的资产,通过改造运营实现盈利后退出,例如其曾投资大阪环球影城并成功退出 [27][28] - 收购苏州项目后,MBK通过注入1亿元资金进行改造,引入“奶龙”等亲子向IP,并推出《状元归来》等本土化沉浸式体验,成功实现差异化运营 [7][28][31] - 改造后的苏州阳澄半岛乐园在2025年暑期试运营期间表现强劲,接待客流达35万人次,单日最高接待量2万人,收入同比增长68% [7][11] 外资抄底中国文旅资产的趋势与逻辑 - 自2021年起中国政策放宽,允许外国投资者依法设立娱乐场所并取消外商投资比例限制,为外资进入创造了条件 [32][33] - MBK在2021年以65.3亿元收购了海昌海洋公园旗下武汉、成都、天津、青岛四家主题乐园及郑州项目66%的股权,显示出其对中国文旅资产的持续兴趣 [8][37] - 外资投资具有选择性,青睐位于长三角等交通便捷、消费市场旺盛的核心区位资产,例如苏州项目地处阳澄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能承接上海客流 [37][39][40] - 除MBK外,其他外资如新加坡金鹰集团收购上海万达瑞华酒店,施罗德资本设立30亿元地产基金投资消费类基础设施,形成集体抄底趋势 [35]
中国这些资产,被韩国人悄悄买走了